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及震后应急快速评估方法研究

来源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px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诱发大量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是本次地震灾害损失特别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表明地震诱发崩滑受断层影响明显,地震崩滑分布与地表建/构筑物破坏一致,可以反映震时地振动强烈程度分布情况.地震诱发崩滑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和制约震后应急救援工作,将地震震级及地震动参数引入震后滑坡灾害快速评估模型,可以为震后应急救援决策和方案的制定提供正确参考信息,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
其他文献
水库库岸带是一特殊自然地域单元,作为联系水库与其周边区的“缓冲地带”,不仅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地域空间和资源—环境支撑条件,而且还需肩负起维系水库生态服务功能并保护库区环境安全的“屏障”作用.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岸带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直接影响到水库整体效益的全面发挥.为确保三峡水库生态环境优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迫切需要为三峡水库和消落区建立库岸带生态屏
以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扰动区开挖边坡人工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群落盖度、物种的相对重要值、丰富度、多样性、均匀性为指标,归纳了人工植被群落的生态特征;针对人工植被群落垂直结构失调、演替趋势不明确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控对策,以促进开挖边坡生态系统正向演替进程.
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正常蓄水位975米方案回水涉及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攀枝花市.攀枝花市区河段位于乌东德水库库尾,本文从乌东德水库蓄水对攀枝花市区河段的纳污能力、主要取水口水质、钒钛产业园区岸边污染带的影响以及水库蓄水后钒钛产业园区事故排污对水质影响的风险几个方面分析乌东德水库蓄水对攀枝花市区河段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以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根据金沙、银江水电站的建设规划,采用河流二维水质模型,通过水功能区边界控制的方法,计算得出金沙江攀枝花河段水功能区在水电站建成前后的水域纳污能力,并分析了金沙、银江水电站建设对河段纳污能力的影响.
“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房屋震害严重.湖北省地震局赴四川工作队秦小军分队在汶川大地震后对德阳市城区房屋受损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对德阳市城区各类房屋结构的震害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德阳市城区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的房屋基本经受住了地震考验,其震害明显低于非抗震设计房屋,实现了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不同结构体系的房屋表现出的抗震性能差别较大
介绍了震害指数的提出和发展,并基于震害指数对汶川MS8.0大地震中五类房屋的震害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170个调查场点的结果进行整理,首先分析了从Ⅵ度到Ⅺ度中各个烈度区内的平均震害指数值和出现的异常,然后分析了这五类房屋震害指数同断层距之间的关系,指出不同类型房屋的震害随着断层距的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并初步分析了发震断层一带的震害指数离散性强的原因,最后比较了相同调查场点各类房屋震害指数的分布
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灾区城市的供水系统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本文对地震后部分典型城市供水系统的破坏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介绍了都江堰市供水管网系统的整体情况及其震后紧急修复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一批典型城市的供水管网进行了震后功能分析,给出了供水管网恢复重建和抗震优化改造的初步方案.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档案查询、实地重点单位座谈和随机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汶川地震灾区13个县市的1624人和72个单位开展了民众避震逃生与自救互救情况调查,获得了灾区民众应急逃生和避灾、震后自救互救情况,救灾与安置需求情况以及灾民对地震基本知识了解情况的第一手宝贵资料,通过资料整理与初步分析,可以看出灾区民众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应急逃生和避灾知识、自救互救知识等普遍缺乏,提出了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地震科普宣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表明:对于仅具有单一抗震防线的结构形式,其破坏程度远大于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形式.因此,研究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新型结构体系对于保证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密肋复合墙结构即为一种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耗能减震型结构新体系,前期研究成果表明: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结构中的填充材料、混凝土框格及外框架能够分阶段发生破坏并耗散地震能量,实现了多道抗震防线,体现出良好的分灾性
若干研究表明,由于山脊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导致山脊上的地震动显著放大.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自贡地形影响专用台阵获取了8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为研究山脊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提供了宝贵资料.本文将依据这些实际观测资料,就各观测点峰值加速度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山脊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脊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影响,东西(EW)向和南北(NS)向的影响强于竖向(UD)向,且EW向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