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稳定同位素核体积效应的理论计算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体积效应是由同位素的原子核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而引起基态电子能不同的同位素分馏现象,它是重元素稳定同位素体系独特的现象.核体积效应改变了一些同位素的传统认识,是未来涉及第五、六周期的重元素稳定同位素分馏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同位素原子核大小和形状不同直观地体现为"在核电子密度"不同,从而导致基态电子能不同。因此,对于同位素交换反应(A′Y+AX=A′X+AY),计算结果显示核体积效应能引起气相和液相的U同位素体系非常大的平衡分馏。室温下,核体积效应引起的238U/235U分馏能够达到-4.43‰(U(VI)vs.U(IV))和-1.68‰(U(IV)vs.U(III))。U(IV)物种相对于氧化态-U(VI)物种富集重同位素(238U),相对于还原态-U(III)物种富集轻同位素(235U),这与最近报导的实验结果吻合。相比于气相体系而言,固相的U同位素体系的平衡分馏要小一些。计算还发现,核体积效应不仅可以引起大的平衡分馏,还可以引起非常可观的动力学分馏。
其他文献
2015年4月25日,在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主冲断带(Main Himalayan Thrust fault,MHT)上发生了Mw 7.9级地震,深部破裂长度达200km.采用Avouac(2004)给出的断平—断坡—断平模型来构建喜马拉雅山前断裂带(Main Frontal Thrust fault,MFT)—MHT的3D构造模型,利用同震InSAR形变来约束断平和断坡的倾角和宽度,以定位主震破
通过研究认为银川盆地符合Olsen K.H.(1995)提出的关于大陆裂谷的定义,其可能为一新生代大陆活动裂谷.一般认为大陆裂谷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地表狭长的负地貌,Moho面隆起以及上地幔顶部波速低速异常.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大陆裂谷都具备以上三个特征.横跨银川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清晰的揭露了盆地的浅部构造以及深部地壳结构特征.从获得的深地震反射图像上看,银川盆地之下的Moho面并没有因
青藏高原隆升广泛地影响中国及邻区的大陆构造,其隆升机制和过程还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得到该地区地壳各向异性结果,进一步解释青藏高原隆升的动力学机制.一般认为上部地壳的各向异性主要由微裂隙排列造成,但上部地壳的快波轴方向与邻近的断层或缝合带一致,很有可能与前人提出的上地壳的成分组构有关。随着深度的增加,中部地壳的微裂隙逐渐闭合,硅线石和角闪石的定向排列是各向异性的主要成因;中下部地壳各向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火山岩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受到广泛重视。火山岩储层在我国也广泛分布,并且岩性多种多样。在火山岩储层的测井评价中,火山岩的岩性识别一直是测井解释工作的一个难点。斯伦贝谢公司推出的一种新的测井仪器-地层元素测井(ECS)为全面评价储层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与方法,在火山岩储层的测井评价中解决了岩性识别这一难题.ECS测井能测出地层中Si、Ca、Na、Fe、S、Ti、Cl、C
在位场边界识别方法中,Tilt-depth以及相关改进方法得到了国内外地球物理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采用Tilt-depth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场源位置、埋深等参数,并与地质资料相结合,可以了解更加丰富、全面的地下地质信息,提高解释质量.本文系统梳理了重磁场之间Tilt-depth方法的联系与区别。首先研究了基于二度模型重力异常的解析表达式,推导了适合重力异常解释的Tilt-depth方法以及V2D-de
磁铁矿不仅是地球环境记录的载体,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而且是一种古老的地质医学应用矿物,在传统中医药学和现在纳米医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近几十年来的生物地磁学研究发现,具有纳米尺寸的磁铁矿颗粒也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本研究以基因工程表达的生物矿化蛋白-人H亚基铁蛋白为模板,利用仿生矿化技术合成一种新型的纳米磁铁矿(磁性铁蛋白)。该磁性铁蛋白是一种典型的核-壳型纳米磁性颗粒,每个铁蛋白壳内含有一个单晶磁铁矿
本研究选取了来自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十万古田泥炭地的一个长128cm(底部14C日历校正年龄约为9ka)的泥炭沉积柱,开展了正构烷烃组成以及C29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的研究.试图通过与其他气候指标的对比,探究十万古田泥炭沉积柱中的长链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的古气候意义.2.4ka BP至今,正构烷烃指标(ACL,CPI,Paq)以及C29正构烷烃的δ13C和δD值在2.4ka BP左右显
C3/C4植物演化作为古环境古气候研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一直受到很多的重视.根据两类植物不同的碳固定途径,其碳同位素分馏也具有很大差异:C3植物因富集12C导致其δ13C值为-22‰~-34‰,均值-27‰;C4植物的δ13C值则为-9‰~-17‰,均值-14‰.晚中新世以来(8Ma),全球报道有多地发生C4植物扩张事件,除我国黄土高原及华北平原的记录以外,全球其它各地,尤其是东非及北美地区土壤碳
海洋沉积物中存在丰富的C1化合物,已有的元基因组和生物地球化学数据暗示某些海底古菌可能在海洋C1化合物代谢、循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本研究计划监测两种海底重要古菌:甲烷厌氧氧化古菌anaerobic methane oxidizing archaea(ANME,分为ANME-1,2,3三个类群)和海底D族古菌Marine Benthic Group-D(MBG-D)对一碳化合物的利用,探讨ANM
The Ediacaran-Cambrian transi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s though the earth history which ha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n life and environment.The Yangtze block contains a sedimentary succes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