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灵片”对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银屑灵片”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鼠尾鳞片表皮模型,计数连续100个鳞片中有颗粒层的鳞片数,观察“银屑灵片”对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结果:生理盐水组与氨甲喋呤组-迪银片组及中药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各组与氨甲喋呤比较发现,中药低剂量组与氨甲喋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中、中高、高剂量组与氨甲喋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中药各组与迪银片比较发现,中药低、中剂量组与迪银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中药高、中高剂量组与迪银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优于迪银片。“银屑灵片”不同剂量组间的比较显示,“银屑灵片”低剂-量组与中,中高、高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银屑灵片”中、中高、高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银屑灵片”各剂量组对小鼠尾鳞片颗粒层的形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示“银屑灵片”对鼠尾表皮颗粒层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皮肤毛发检测仪将头发放大50-200倍观察断发的形态,发现断发是从发根或发干断离。断发形成常见有七种情况:剪断、剃断、切断、拔断、搓断、折断和断裂。同时分析了不同脱发疾病的断发表现形态,常见的有断面整齐和不整齐,高住断发和低位断发之区别:断面不整齐的形态则呈多样性,如斜形、尖形、开叉、鸡爪样、草根样、花絮状、念珠状和“!”惊叹号样等形状。还结合文献进一步探讨了断发的发生机理和常见断发的脱发
本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采用阿奇霉素、加替沙星胶囊和口服补肾利浊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现将诊治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报告。
随着马拉色菌相关皮肤病如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因其病谱广,患者众多,开发高效低毒的抗马拉色菌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通过体外药敏实验筛选出对马拉色菌抑菌作用较好的中药单体,并将其与酮康唑、特比萘芬分别联合用药,观察中两药联合用药对马拉色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参考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制订的M27-A方案中酵母菌微量稀释法,对5种中药单
目的:探讨活络化毒益气法对白塞病(BD)瘀毒络损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检测正常人、白塞病瘀毒络损证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变化。结果:BD组治疗前MCP-1水平高于正常组约3倍,活络化毒益气法能降低MCP-1水平,和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时照组。结论:BD瘀毒络损病机患者MOP—1水平高于正常人,提示该病机与免疫
针对慢性皮肤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不确定性,把集对分析中不确定性系统理论引入中医辨证施治研究;提出慢性皮肤溃疡病理机制是相对确定的“热”、“瘀”、“虚”病理因素与不确定干扰因子共同作用致病假说学术论点,并对这些病理因素和干扰因子及相互作用给予定量刻划,进而建立慢性皮肤溃疡中医辨证施治数学模型,系统深入研究慢性皮肤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规律,验证前述致病假说,对慢性皮肤溃疡创面的“热”、“瘀”、“虚”与不确
目的:探讨脓疱型银屑病的中医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医治疗脓疱型银屑病6例。结果:6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中医治疗显效及治愈。结论:中医治疗是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治疗关键是清热、凉血、解毒,内外合治能够提高疗效,中医为主治疗脓疱型银屑病是可行的,疗效显著。
本文通过归纳既往及当前我国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的各种方法及其优势和不足,提出必须在传统中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方法,遵循“临床采集-挖掘提取-应用验证-机理研究-指导临床”的模式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进行继承挖掘,使名老中医经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转化成社会生产力。
文章分析了中西医治疗皮肤病方法的思维特点,二者指导思想均遵循系统论的观点,随着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逐步完善,以及中药剂型的进一步改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将会取得新的飞跃和重大突破。
目的:自制中药金黄膏局部外敷治疗疥疮结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疥疮结节惠者应用金黄膏外敷治疗,根据结节皮损大小选择用药量,每疗程3周。结果:60例患者,48例完全治愈,7例好转,5例脱落,总有效率可达到92%。结论:金黄膏外敷治疗疥疮结节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为安全无毒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是由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真皮组织引起的一类疾病,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代谢紊乱和免疫反应有关。本文报导了4例皮肤淀粉样变,给予综合疗法治疗,内外兼治,获得较好的疗效。志者每天煎服加减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生地,熟地,当归,赤芍,丹参,牛膝,防风,地肤子,白鲜皮,甘草),并以梅花针叩刺患处,3-4天1次,瘙痒严重者加口服西替利嗪胶囊。本病是皮肤科较难治的疾患,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