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Ms6.5级地震孕育环境的重力学分析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甸Ms6.5地震发生在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东侧,主破裂为北西走向的包谷垴-小河断裂,与震中区较早形成的主要构造莲峰-昭通断裂带垂直,而与区域主要块体边界控制性活动断裂-小江断裂带及则木河断裂带走向基本一致.震中区域历史上未发生过6.0级以上地震,一直处于地震平静状态.自2003年11月以来,鲁甸-昭通-彝良一带形成5级以上北东向地震条带.且这些地震均发生于布格重力异常急剧转换地带、北东向莫霍面隆升条带和重力变化正负转换的零值线附近.目前对该地震的孕震构造环境认识上还仍存在一些争议.基于此,本文利用EGM2008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进行1-5阶离散小波变换,分离得到反映不同深度场源特征的地壳介质横不均匀性;利用喜马拉雅计划"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Ⅰ期等项目在南北地震带南段获得重力剖面数据成果,分析剖面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计算并绘制其归一化总梯度(NFG)图像,分析研究鲁甸震区及其周缘的地下介质的变形状态和地壳密度变化特点,探讨其反映的地壳构造动力学涵义.
其他文献
利用短基线的流动重力观测,试图揭示武汉市由于施工、降雨、季节性水变化等因素引起的重力变化,特别是今年夏天的特大暴雨,在重力上也肯定有显示.利用地表流动重力测量,在1-2
会议
重力场变化是探测地壳深部物质运移方式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高精度重力观测获取重力场时空变化信息,从中分离各种效应影响,进而进行地壳形变、构造活动研究,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
云南东部地区地壳活动剧烈,是川滇菱形块体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过渡带,区内断裂带较多,主要受小江断裂带、普渡河断裂带、金沙江东西向断裂带控制,并以小江断裂带为主,同时
南北地震带位于地球第三极、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缘,是中国大陆地质构造东西分界线,且构造复杂,同时也是各种地球物理场特征的急剧变化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
会议
地壳物质迁移与变形是研究大陆动力学和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重要基础课题,最新研究表明地壳变形运动与物质密度变化(流动或迁移等)是地壳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总是耦连/合在
会议
本研究利用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2003-2012年间的华北平原水储量时空变化趋势,通过CLM4.5水文模型得到气候变化驱动的华北平原水文进程(土壤湿度、河流及地下水等)的时空变化趋势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项目2000年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探讨相对重力仪零漂的不同处理方法对重力网平差结果的影响。根据重力仪零漂改正的不同处理方法,利用传统平差模型
会议
基于航空重力数据处理和联合反演在理论和实际生产中的认识,选择“全张量重力数据交叉梯度联合反演技术研究”为研究项目。航空重力数据受飞机姿态影响大及联合反演面临的多解
会议
<正>0.引言重力勘探是油气勘探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近年来随着重力仪精度的提高,重力勘探在采集和应用等两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提出的三维重力勘探在复杂区
会议
随着水利水电资源开发的深入,优良天然地基越来减少,水利水电工程不得不建设在深厚覆盖层上.获取地基工程场地的横波速度参数是工程勘察的重要问题之一,面波法以其经济快捷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