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髋臼上方外固定支架结合后方钢板固定术

来源 :第二届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qwsqwsqw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采用髋臼上方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前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后环的技术进行归纳,探讨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适应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男9例,女3例:年龄22-51y,平均36.2y,均采用髋臼上方外固定支架固定前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后环的技术;致伤原因: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挤压伤1例;按照AO骨盆骨折分型B1型5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2例,其中骶骨损伤按照Denis分型:Ⅰ区5例,Ⅱ区6例,Ⅲ区1例。 结果:12例患者获3.12m(平均6.3m)随访;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70min),术中无输血,出血80-400ml;支架保留时间6.16w(平均11w)。平均骨盆骨折/脱位的愈合时间为12.19w(平均14w),平均下地部分负重时间4.5w。所有的骨折/脱位愈合良好,无严重医源性并发症和合并症发生。 结论: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支架技术可有效恢复骨盆前方稳定性,通过股骨牵引还可以达到对骶髂关节的加压;跨骶骨髂骨间锁定加压钢板对骨盆后方的固定有一定优势。这两种技术结合应用,以简单的操作,较小的创伤迅速达到稳定,为不稳定骨盆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腰椎前凸角度与下腰痛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58例成年人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的角度,其中下腰痛48例,无腰痛者10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躯体指数以及是否有下腰痛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人腰椎前凸角度较男人大,P<0.01,躯体指数较男人高,P<0.04,但腰椎前凸角度与年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女人腰椎前凸角度与有或无下腰痛没有关系;男人有下腰痛者腰椎前凸角度趋向于减少
本文对伤椎置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介绍。胸腰段脊柱活动度大,解剖结构又不如下腰椎坚强,决定了该段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骨折之一,占所有脊柱骨折的30%~60%。Whitesides指出,脊柱的稳定指的是能够承受压力而不会发生进行性的畸形及神经损害,根据这个定义,所有的胸腰段骨折均为不稳定的。因此,胸腰段脊柱发生骨折后需通过早期坚强的内固定为其愈合提供条件。由于胸腰段在脊柱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在胸腰段压缩性骨折中应用的短期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2007年11月,对27例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X线片进行测量,测量其伤椎高度恢复的比例以及后凸角度的纠正情况。结果:术前骨折椎体高度57.6%±16.5%,节段后凸角度20.8±9.4°;术后骨折椎体高度93.8%±11.9%,节
目的:比较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与正常软骨细胞内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两类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异同。方法:收集原发性骨关节炎、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各8例,并以9例正常关节软骨作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Ⅱ型胶原mRNA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和正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骨关节炎与继发性骨关节炎组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初步探讨Bigliani/Flatow及Aequalis型人工肩假体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与技术关键。方法:2004年1月~2007年8月,对21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分别采用Bigliani/Flatow型(16例)及Aequalis型(5例)人工肩假体行肱骨头置换术,观察术后并发症、疼痛缓解与功能恢复情况,通过Constant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4~18个月,平均6
目的:如何做到尽可能截除因血管闭塞而坏疽的肢体,又使残肢能最人程度满足现代假肢安装要求。方法:我院2003.6-2007.2共收治21例23个血管闭塞症致使下肢坏疽患者,参考血管多谱勒和CTA检查结果,结合患肢坏死平面或皮肤颜色、温度、软组织血供状况进行截肢部选择,股骨上端2例、3肢,股骨中下1/3端5例,胫骨中端和中上1/3端14例,15肢,21例残肢伤口愈合良好,1例双残端软组织挛缩骨外露进行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1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手术修复石膏固定4-6周,功能训练。结果:按Amer-Lindholm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80%),良3例(20%),所有病例未发生跟腱再断裂。结论:保守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再断裂发生率高于手术组,在非手术治疗组更常见负重时疼痛和绷紧感,目前手术修复仍然是金标准。
本文对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选择进行了阐述。股骨远端骨折相对来说比较少见,约占所有股骨骨折病例的4~6%,多见于患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女性以及高能量暴力致伤的中青年病例。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近年来,对于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有多种内固定装置被专门用于股骨远端骨折,但对于它们的选择与使用尚无定论。
目的:Pilon骨折常常是一种高能量损伤,约1/3~1/2的Pilon骨折伴有其他骨折或脏器损伤,10%~30%的Pilon骨折为开放性骨折。本文探讨使用外固定支架分期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意义。方法:从2004年2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1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56.2岁。初期治疗选用单臂外固定支架(Orthofix)以及Hoffmann
本文对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损伤控制进行了阐述。骨盆环损伤常伴多系统损伤并需多学科联合处理。不稳定骨盆骨折早期死亡通常继发于无法控制的出血,晚期则为伴发损伤和脓毒血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骨盆骨折的处理应当作是复苏措施的一部分,早期处理的失败将导致死亡率明显升高。严重多发损伤患者,应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维持循环血容量和组织氧供,实施快速、必要和有限外科干预,将损伤反应过程减到最小。早期稳定骨折,可减少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