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人类健康

来源 :第5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2008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祖先就是从森林中走来的."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从森林走向平原,从渔猎走向农耕,从原始走向现代,这是一种渐渐脱离本源生存环境的过程.因此,当前人类身心健康问题或许跟人类与自然逐渐隔绝具有因果关系.
其他文献
森林旅游是人们以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外部物质环境为依托,所开展的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等旅游活动的统称.也就是说,把依托林业部门管理的"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开展的各类旅游活动统称为森林旅游,在有些文件和报告中,也称之为"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森林旅游的主要载体是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另外还有一大批沙漠公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林业观光园等.
随着国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和中产阶级人口数量的增加,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国民在旅游、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和消费支出的增加,就是其中非常显眼和重要的一方面.森林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旅游、休闲空间,在城市化、"大城市病"、雾霾、水污染等正在成为公共舆论热词的当下,森林因其更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与日常生活差异化的环境和生活",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国民最大量访问的旅游、休闲目的地,所以说中国
中国是很多栽培植物(农业、林业、园艺)的起源中心,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芍药P.lactiflora、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梅花Prunus mume、杜鵠花Rhododendron、山茶Camellia japonica、荷花Nelumbo nucifera、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chinensis、中国樱桃Prunu
中国是全球氮(N)沉降较严重的三大区域之一,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尤为严重.氮沉降增加如何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林生产力以及土壤碳氮循环过程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领域前沿科学问题.本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15N稀释法)和土壤N转化同位素模型、结合原位氮添加实验,探讨了中国南方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土壤氮转化过程对不同剂量和不同形态外源氮添加的短期响应.发现NH4+沉降并不会刺激亚热带森林土壤N03-生
据IPCC预测,未来干旱区降水有增加的趋势.水分是荒漠生态系统过程最重要的限制因子.未来降水量及降水格局的改变必然对荒漠生态系统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目前有关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尤其是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研究非常少,限制了对荒漠生态系统过程的深入认识.
中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洪涝灾害等水问题突出,水循环是解决水问题的基础,准确认识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过程,实现良性水循环是解决水问题唯一出路.水循环过程的认识需要水循环的综合观测,由于水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多元信息、多尺度耦合,建立中国水循环综合观测体系.基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及水循环研究网络,在国内系统建立了中国环境同位素网络(China-Isotope:Ch
叶片尺度上的植物蒸腾与光合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与大气层能量与质量交换的两个最基本的生理生态学过程,两者由叶片气孔调节C02和水汽通量所决定.因此,对冠层叶片尺度上的水、碳耦合过程与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以揭示植物的内在耗水机制,同时也是更大尺度上水、碳耦合的研究基础.
随着气候变化季节性干旱频发.近年来,在华北石质山区刺槐和侧柏的混交林中出现刺槐衰败现象.本研究通过年轮及其稳定碳同位素测定分析植物水分平衡和生长的关系.结果发现,刺槐年轮在混交林中比在纯林中的窄,而侧柏年轮在混交林中比在纯林中的宽.年轮碳同位素比值(δ13C)也证实刺槐在混交林经受了更严重的干旱胁迫,而侧柏在在混交林中经历更轻的干旱胁迫.
在荒漠生态系统中,水分是植被生长与更新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利用有限而且不可预测的水分,体现了荒漠植被对干旱环境的形态、生理和生态适应对策.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判断植被在生长季内主要利用的水源以及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结合土壤水分动态、植物根系形态与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植被的水分利用策略.
浙江省林学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成为全国、全省典型。近年来,省林学会把有序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拓展了学会发展空间,承接政府转移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省林学会被省科协列为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首批5个学会,“浙江省科技兴林奖”评选、科技成果鉴定、绿化造林资质核定、林业行业特种工高级技能鉴定等四项职能被纳入试点。修订了《浙江省“科技兴林奖”奖励办法(修订)》、《浙江省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