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点应力法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K型节点疲劳性能评价

来源 :第27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3年4月的日常的检修期间,发现在某主跨为136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式拱桥的主管和支管的连接节点处存在裂缝.以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桁式拱桥拱肋为研究对象,基于热点应力法对钢管混凝土拱肋K型节点疲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热点应力法得到的钢管混凝土K型节点相贯线附近的应力集中系数在1.2到2.3之间,当弦杆填充混凝土时,应力集中变小,随着杨氏模量的减小,热点应力略有增大;考虑到精度和计算时间之间的平衡,1.2mm网格相对是比较理想的划分;比较CIDECT和JSSC,两者在预测疲劳寿命的差异较大;当平均日流量为1400辆时,采用S-N曲线E类(JSSC)计算的疲劳寿命与实际情况最接近,其疲劳寿命是17.6年.
其他文献
为降低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及噪声影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提升周边建筑内居民的舒适度,以北京某地铁线路周边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类比测试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建筑地铁振动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减振措施方案,再对减振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预测.结果表明地铁列车运行引起建筑物楼板振动的平均振动加速度有效值随楼层增高,大致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波动分布规律;在建筑物基础铺设减振垫能有效降低室内振动
国内众多城市轨道交通上盖开发项目建设不断推陈出新成为行业热点,对振动噪声控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梳理近十来年中国上盖开发振动噪声控制项目,发现存在专用的标准规范不健全、管理和实施模式存在局限性、建设环节呈现责任孤岛、重轨道源而轻其他振噪源控制、控制措施低速状态性能堪忧等问题,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上盖开发振动噪声专项治理新模式,并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以期助力推动轨道交通高品质上盖开发.
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是城市轨道交通减振等级最高的轨道结构,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案致使浮置板道床的过渡段设计成为浮置板轨道与其他型式道床平稳过渡的设计难点.如何实现浮置板道床地段与其他型式道床之间的平顺过渡尤为重要,但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界定和统一的标准.文章结合深圳某地铁项目的设计实例,对高架线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过渡段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颤振是弹性结构受到流体动力、弹性力和惯性力的耦合作用而发生的振动,易引起结构的破坏.实际工程中曲率对结构的颤振频率和颤振速度有一定的影响,为研究不同约束条件下曲率对结构颤振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频率重合理论建立曲面薄板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有限元模型随着曲率的变化,颤振频率与颤振速度变化规律,并得出三种约束条件下的颤振频率预测公式,对估算颤振频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近年中国地震工程研究的发展呈现从抗震、减隔震走向可恢复功能的趋势.地震可恢复功能可定义为:受到地震动输入扰动后,结构、系统、城市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能力.对于工程结构而言,地震可恢复功能结构不仅要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护生命,而且要求结构在震后快速恢复,减少对正常使用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可恢复功能的基本概念,围绕地震可恢复功能结构,从设防目标、规范标准、结构体系、设计方法、性能指标以及工程应用等方
通过分析四承载索货运索道工作索的空间位置,提出了工作索与运行小车间作用关系的力学模型,全面反映了索道工作索系统的运行特点.在弹性悬链线索段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析四索货运索道工作系统的非线性方程组.针对典型的索道设计工况,完成了索长变化时承载索耦合张力的分析,为四索索道的承载索张力安全系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可避免四索耦合效应造成的承载索破断风险.本方法适用于四索索道整体结构的精确计算,可实
组合法是一种求解多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边界修正因子.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孔结构中几种边界类型,然后利用FRANC2D/L计算了这些不同尺寸大小和位置的边界单独影响下裂纹SIF的边界修正因子.分析计算所得数据,发现边界修正因子与特定几何参数存在函数关系.对边界修正因子关于该几何参数的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将得到的拟合曲线函数与应力强度因子手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模态参数灵敏度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损伤结构的振动测量,识别出复模态参数,并通过灵敏度分析识别出结构损伤所引起的刚度及阻尼的变化.对于复模态参数识别问题使用L-M算法求解模态参数识别方程,获得模态参数识别值;进而结合模态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将损伤识别问题转化为一个最优化问题,使用L-M算法进行最优值搜索,计算出损伤参数的识别值.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结构
静力应变和动力应变与强度理论密切相关.由于强度理论复杂多样,造成求解方法也多种多样.方法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这样对验证和推广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应变密度能强度理论是一个全新的理论.通过功能转换,使应变密度能强度理论与动力学密切相关.重力密度与速度之积为能速,它的功率等于能速与应变空间的积.变形过程的体积功,等于应力与应变空间之积.利用这些相关关系,可以引导控制地基强夯试验、汽车碰撞试验、飞机与
为了分析了一种仿竹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整体稳定性,依据结构设计方案建立简化计算模型,运用能量法得到了结构的临界荷载,运用增大系数法计算了结构的P-△效应.结果表明:加强节可以显著增大结构的临界荷载,考虑P-△效应后的顶点侧向位移和基底倾覆力矩增幅均可控制在10%之内,即结构的P-△效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