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子标记分析马铃薯近缘野生种、杂交种和栽培种细胞质类型多样性

来源 :2015北京世界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499586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可能是含有数量最多的近缘野生种数量最多的作物,而且几乎所有的马铃薯野生种同属于一个基因库,所以可以利用多方法将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进而利用野生种的有性状.然而杂交中会有一些障碍,比如胞质不育.马铃薯的细胞质类型,是由不同的叶绿体和线粒体DNA的类型决定的,对设计高效的育种和杂交组合非常重要,而核染色体DNA是对于一些特殊性状如各种类型的雄性不育起作用.通过线粒体和细胞质的分子标记分析45个马铃薯基因型的细胞质DNA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表明它们含有3种不同倍性和EBN水平,属于16个种(一些近缘野生种,杂交种和栽培种).为了评价分子标记,采用CTAB法提取DNA (Doyle and Doyle,1987)并调整浓度为25纳克/升.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粮食和营养安全,小规模农场(SHF)——全球粮食安全的支柱,需要高科技系统的支持,来帮助他们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维持或降低原有生产成本水平和减少对环境的伤害.在马铃薯生产方面,小规模自耕农场实际产量和潜在产量之间一直存在差距.比如,根据参与式马铃薯建模估计,在非洲、亚洲热带高地和安第斯山区的小规模自耕农场,实际产量不到潜在产量的30%.无人机(UAV)装载的成本低但有效的传感器可以监
会议
马铃薯是印度的重要蔬菜作物,也是世界很多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众所周知,马铃薯受到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多种病虫害的侵染.在这些病虫害中,每年晚疫病的出现对印度南部马铃薯的栽培构成严重了威胁,尤其在科拉尔、奇克巴尔拉普尔和哈桑区.在大田试验中利用品种Kufri Jyothi试验了一些新型的杀真菌剂.试验包括对照共8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在2011-2012年、2012-2013年早
会议
由卵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基因组测序发现晚疫病菌基因组中至少含有500多个编码RXLR效应蛋白的基因.RXLR效应蛋白通过菌丝吸器分泌进入寄主细胞,分别定位于寄主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内质网等不同细胞器,并通过与寄主靶标蛋白的结合来调控寄主抗病免疫应答反应.通过国际合作已筛选出一些在晚疫病菌致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RXLR效应
会议
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是侵染马铃薯的重要病毒之一,PVS分为PVSo和PVSA两个株系.目前NCBI仅收录了11个全长的PVS分离物.本研究克隆了两个来自中国湖北的PVS分离物,它们分别属于安第斯株系和普通株系.比较PVSA-7和PVSO-24两个株系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只有79.4%的同源性,进一步比对分析表明PVSA-7与已报道的来源于巴西的PVSA株系分离物PVS
会议
致病疫霉菌的游动孢子通过两种方式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其一是通过叶片感染繁殖菌丝(叶片感病);其二是通过土壤感染薯块(块茎感病).这导致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极大降低.然而,晚疫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田间.收获过程中并不明显的薯块感染可能在后续的储存过程中继续感染,从而导致收获后不可预见的损失.马铃薯晚疫病侵染薯块能力的经验性结论是,实际对田间的孢子囊产生和游动孢子扩散的控制越好,薯块实际越不易感染晚疫病
会议
马铃薯在尼泊尔的许多地方均有种植,分布在海拔75米的低地至海拔4 700米的高山上.由于不同海拔地区种植时间和成熟时间差异很大,因此全年均可收获马铃薯.影响马铃薯块茎产量的主要生物胁迫是病害.经济上影响较大的病害有晚疫病、癌肿病、粉痂病、黑痣病、青枯病、早疫病和病毒病.在所有病害中,由致病疫霉菌引起的晚疫病研究最为深入,包括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和不同的农业气候条件下低成本有效的控制方法.为了研究马铃
会议
斑马薯片病(ZC),因其能够引起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已成为美国及全球马铃薯产业的关注焦点.这种病与存在于韧皮部的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Lso)相关.Lso是一种由马铃薯木虱为传播媒介的植物病害.自2000年在美国发现,迄今对斑马薯片病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研究在大田和实验室均已开展,如调查介体迁移与马铃薯作物出苗时间的关系,评估木虱介体
会议
马铃薯晚疫病由卵菌致病疫霉引起,是世界上攻击茄属植物的主要病源,引起世界范围内重大产量损失.该病害于1845年第一次发现,它引起了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引起数百万人死亡,许多人移民.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病原菌群体迁移和变化,晚疫病在世界马铃薯生产系统中再一次流行,它拥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抗杀菌剂能力,使许多商业品种的抗性丧失.考虑到上面这些问题,世界上晚疫病的研究者重点研究了致病菌、病害流行及生态、
会议
创新土传病害复合侵染防控措施,对马铃薯生产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今,全世界农民都面临着由土传病害引起的产量和质量损失.由于经济压力及缺乏可替换的经济作物,农户种植马铃薯轮作周期很短.目前对主要病害还没有可以有效利用的抗病种质资源,这导致了土传和虫病害的猖獗.土壤真菌如立枯丝核菌、镰刀菌、炭疽病菌与粉痂病菌,为害越来越严重,这些由病害产生的损伤又会被线虫,如根结线虫、球异皮线虫与短体线虫放大.此
会议
马铃薯块茎生活周期包括块茎形成、发育、休眠和发芽的过程.马铃薯块茎休眠是指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下,块茎也不发芽生长的生理状态.块茎休眠期的长短依赖于马铃薯的基因型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块茎休眠的解除和发芽与块茎的结构和代谢变化以及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转录组测序和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蛋白质组测序方法鉴定了块茎休眠和解除过程差异表达基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