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班听障学生行为管理的个案研究

来源 :2017学前融合教育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he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合教育是一种对残疾儿童实施的一种新的安置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有益的教育尝试,让听障学生有机会享受与普通儿童平等的社会地位,也使听障学生获得了更加的认同与更大的接纳度.但是听障学生能否真正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当听障学生无法和谐地融入集体中时,便会从他们的行为中显现出来.因此,听障学生的行为本身可视为一种与外界沟通的方式.融合式班级中普通及特殊学生个别差异较大,行为模式也较多样化,因此行为管理更需要技巧.提出以下几个行为干预策略:改变家庭教养方式、让听障学生不再成为异类去保护、通过成长伙伴制,增强榜样示范。
其他文献
随着融合教育的普及与完善,一些有轻度智力障碍的特殊幼儿会被安排到幼儿园进入普通班随班就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握了幼儿理解语言的能力和水平,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普通班级的特殊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体现融合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法和观察法研究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中家庭支持应采取的策略,在推进随班就读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与国家的支持力度密不可分而且与家庭支持息息相关.在多种情况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是有两面性的.学校教育缺少家庭的先天优势,但家庭没有学校教育教学的系统理论与技能.但基于亲子良性互动,家庭的支持及其与学校的合作和互动就成为随班就读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和基础条件.不仅如此,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
倾听是日常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也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基础.学前听障幼儿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融合教学活动中倾听形式的特殊性.“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维倾听可以弥补融合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平常交流中的不足,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传递尊重与鼓励,让听障幼儿在融合教育活动中获取知识的同时生成智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特殊儿童的教育,但由于特殊儿童家庭及特殊教育学校多方原因,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还处于发展期,学前残疾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狭小的空间里,没有正常的同龄玩伴,缺少对话和交流.他们性格内向、退缩、不合群,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弱,缺乏自信心.正常儿童对残疾儿童也缺乏关心、同情,在交往中更不会主动去帮助残疾人,有时还会出现不文明的言行.因此开展学前特殊儿童的融
现阶段,让包括视障孩子的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接受教育的学前“融合教育”先进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融合教育仍然面临很多现实困难,如抓手不确定、理念不统一,等等.笔者认为,在视障教育开展“跨级走班制”课堂教学活动是开展视障学前融合教育的有效示范和引领.
在课程游戏化建设如火如茶开展的时候,游戏活动已成为热议话题,在学前融合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时,应当通过多种途径为普特幼儿提供适合的鹰架策略,为普特儿童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无数种可能.
在学前融合教育环境中,正常幼儿、特殊需要儿童、老师和家长联结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家长资源作为学前融合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推介,合理地予以开发利用,是融合教育与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让家长深层次参与到学前融合教育中来,使他们成为教育的合作伙伴,将会对普及融合教育的理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推动学前融合的进程.
将学前阶段的听障儿童放入到融合环境中进行教学,加强其和正常儿童的交流活动,使其享受到和普通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发展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以及交际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学前听障儿童加入到学前融合教育当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快乐成长.本文首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内涵进行了简单概述,进而对听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加以详细分析,根据其需求特点,提出一些策略,以提高听障儿童
听障儿童融合教育是将听障儿童安置于普通幼儿园,并在普通幼儿园的环境中进行康复、融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如何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普通幼儿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听障儿童融合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普通幼儿园和聋儿语训老师温情引导、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友情互助、儿童家长的亲情陪伴.
融合教育是现代特殊教育中喜闻乐见、成效显著的教学模式之一,自融合教育提出以来,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的教育安置方式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被很多研究证实.脑瘫是特殊儿童中常见的症状,对儿童成长有严重的发展性障碍.本文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进入幼儿园普通班的脑瘫儿童进行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融合教育在提高脑瘫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