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在另一种维度上的镜像功能:美国汉学界唐诗研究方法掠影

来源 :北美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482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体上看,相对于中国国内对唐诗研究的三种传统方式即诗歌版本考证、诗歌创作的个人际遇于时代背景分析以及诗歌艺术鉴赏,当代美国汉学界的研究向度更趋一致。他们倾向于选择新批评一类的研究理念,撇开作者的经历及作品产生的时代或社会背景,将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对待,对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内在艺术价值进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学者们会套用西方文学理论来对唐诗文本进行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美国杜甫诗歌研究自然很明显地体现出了这种西方的学术逻辑和习惯。本文选取三个较为有影响的汉学家,从他们的研究方法入手,窥斑见豹,试着对美国杜甫研究的具体方法乃至唐诗研究方法做一个全局性的把握。杜甫诗歌作为一种镜子反射出了他们各自的研究特点。宇文所安有意识的结构主义研究方法用一种科学理性对诗歌文本进行了剖析,虽然有理有据,但是感觉缺少一种人文温度,同时对一些模糊问题的探讨也显得不够深入;高友工选择了两类相关学科作为切入点,更加直观,但是难以摆脱结构主义的步步引导,只是改换了形式,但是他一直在寻求突破,西方的学术训练使得他难以割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因此研究的彻底性有待深入;叶嘉莹的方法是较为推崇的,她立足中国传统研究理念,适当地借用西方的理论,打破了系统和结构的多层次束缚,然而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从西方成套的理论体系之中割取资料,是否会打破原有的意义,这就是说如果从西方系统之中抽取一部分内容,那么这部分内容会不会由于脱离了系统而成为没有意义的内容了呢?这样于来说,这种借鉴就变成了一种误读,是利是弊见仁见智。美国学界的唐诗研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整体之上达到了一种和谐,这相对于国内较为单一的研究向度而言是一种警策。学术多元才能促使学术发展。此外站在国际汉学角度,也可以适当思考汉学家身份及其研究方法的问题。外籍汉学家、无国内教育背景的华裔汉学家以及有国内教育背景的华裔汉学家研究方法各自不同,在进行自己的研究引用资料时,了解汉学家的具体身份也是选择和恰当使用资料的必要步骤。如何避免自己的负面误读,如何采纳汉学家的理论成果,对于每一种身份,汉学家的理论做何种程度的采纳,都将是一个长远而深刻的命题。
其他文献
"风俗"、"民俗"这些概念的演变和发展始终有其传承着的最基本的核心理念,尽管"风"和"民"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朝代被表现得差异很大,但是,在民俗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倘若把今置于古、把古着作今,把时间看成是一条流动的大河,则就不难认识到,对"风俗"、"民俗"观念的认识和探讨始终没有停止过.笔者认为,这类认识和探讨保留着核心元素的守恒性,同时也增减着变动元素的多样化.民俗观的嬗变流动的过程,是"活着的
"通济桥"是佛山的著名桥梁之一,自明代始建至今,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成为满足不同历史时期广大民众"祈福、消灾、祛病"等心理的重要平台,"行通济"习俗是几百年来,以通济桥为中心而形成的具有水乡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在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甚至如今在全国都很知名的民间重要习俗之一,该习俗与北方和江南等地区的"走百病"、"走三桥"、"渡厄"等民间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寄托着人们追求平安、幸福的良好愿望."
民俗学正尝试着对社会现象进行"民俗学式"的探讨,发挥其"经世济民"的学术品格,成为一门"当下之学".关于民俗文化在新语境下的"应用"问题,民俗主义是很好的研究视角.《六口茶》本为恩施地区土家民歌,在大众旅游的语境下,完成了乡野民歌到地方旅游名片的完美过渡,是民俗主义与旅游相结合的典范,对民歌旅游等民俗旅游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当前学界对巧女故事的研究大都在父权制的框架下强调巧女故事中透露出来的反抗意识,认为故事歌颂了女性的聪明才智与独立自主,是对传统社会压迫妇女的一种颠覆.但通过对《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省卷本)中的巧媳妇故事和仙妻故事的比较研究,分析故事讲述人的性别、身份及其叙事线索,可以发现,巧女故事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本质上并未超出传统父权制对于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的框定,相反,它恰恰是传统父权制对女德的规范在民间教化实
跳皮筋作为一项民间儿童游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跳皮筋的歌谣更是极大地丰富了跳皮筋游戏中的趣味性、韵律性、教育性,以及文化性,形成了跳皮筋自身独具特色的运动形式和文化特色.跳皮筋歌谣作为民众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民族情感和儿童行为模式的文化信息,而且也记录着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本文围绕着跳皮筋游戏中的歌谣,对跳皮筋歌谣中的文化表达,以及对儿童的文学熏陶与数字启蒙
经过作者历时四年的实地调查,翻阅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对贵州农民画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归纳了其主要特点及取得发展的三方面社会因素,认为贵州农民画有着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希望能引起当地政府及相关人员的重视,加大力度,切实做好当前农民画的保护、传承工作.
哈尼族鱼创世神话是一个罕见的神话体系,由以"金鱼娘创世"、"祖先鱼上山"、"杀鱼取种"三大母题为核心的若干口承文本组成.鱼创世神话的传承和展演仰赖于哈尼族摩批歌手的口头演唱或讲述,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哈尼族的民俗生活.在神话综合研究的视域下,鱼创世神话呈现出古代氐羌民族集团神话传统的叙事指向,植根于以摩批为核心的村落社会,承传于歌手的表演个性和口头程式,表现为当下民俗生活的现场.综合运用叙事、构拟、
兰州市民在元宵节举行“跨火”习俗是集娱乐和消费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跨火”习俗弱化了原有“巫术”含义,避邪求吉,扬火问卜的形式,禳灾祈福的意味,更多是倾向于娱乐和消费。是传统文化在随着时代变迁,而其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不同层次的人群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同,着眼点也不尽相同,利益趋向不同,因此获取效益方式也大不相同。城市民俗文化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特有的城市风味,在摒弃和选择中呈现出“物竞天择,适者生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民族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空间"申遗"非常关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保护越来越成为焦点.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或者称"民族旅游"的经济活动.本文从石棉县"还山鸡"的历史渊源、活动流程、宗教信仰、音乐舞蹈、语言服饰等方面介绍尔苏藏族的节庆文化和民俗文化.通过剖析"还山鸡节"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保护提出科学的导向.
海外中国学文献收藏与研究的历史概况国家图书馆将海外中国学文献作为专题文献进行收藏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立北平图书馆期间的采访规则便规定将中国学文献作为重点采访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