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子量的PS/PVME共混物的相行为研究

来源 :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PS 对PS/PVME 共混物相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PS1(Mw1=2.8×105g/mol)的分子量远远大于PVME(Mw=5×104g/mol)时,无论PS1 与PVME 的组成比是10/90 或50/50,二者的共混物在两相区都会发生粘弹相分离,分相过程中形成明显的PS 相网络结构.
其他文献
  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具有突出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可再生特性,在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备丝
  微晶纤维素(MCC)是天然纤维素经稀酸水解至极限聚合度(LODP)的固体产物。微晶纤维素具有高的强度和模量,是一种有潜力的补强填料。但微晶纤维素粒径较大,与橡胶基体的相容
  乳酸原位聚合改性纳米纤维,并和聚乳酸制备复合材料.64%硫酸水解微晶纤维素(MCC)制备纳米纤维素(NCC),乳酸原位聚合接枝纳米纤维素得到改性后纳米纤维素(g-NCC),将g-NCC 与聚
  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在纳米电子、纳米光学、催化、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吸引了重大的研究兴趣。本文采用交联嵌段共聚物胶束为模板和稳定剂制备了稳定的纳
  Amino-ended hyperbranched polymer(HBP)was prepared by one-step synthesis method,taking cyanuric chloride and ethylenediamine as raw materials and acetone as
会议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在纤维素纳米晶体(CNC)的表面接枝聚苯乙烯,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仪(TGA)对改性前后的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化学结构和热
  双组分纤维中两种材料可以有不同的包覆形式,如哑铃型、并列型和包裹型等,不同包裹形式的纤维可以制备不同的功能性纤维,而现有双组分纤维制备方法都停留在通过制作不同形式
  近年来,具有各向异性功能的荧光杂化微纤维的设计、制备及结构/性能调控成为研究的热点。微流体纺丝技术因其简易的操作步骤,高效的传质传热以及可控、绿色的反应过程的特
  由于超疏水表面的微观粗糙结构在摩擦过程中,独自承受剪切力,导致微观粗糙结构的破坏,最终导致其功能失效,超疏水涂层的耐磨损能力差是制约超疏水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弹性材料
  本文采用悬臂梁缺口冲击、拉伸、DSC、SEM 等方法研究了蒸汽气流磨制备的超微粉煤灰(UFA)填充对聚乳酸(PLA)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结晶度等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