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中医耳方泡洗对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6 年1 月-7 月收取的9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治疗加中药耳方泡洗,对照组只进行中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的效果。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医耳方泡洗对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6 年1 月-7 月收取的90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治疗加中药耳方泡洗,对照组只进行中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研究观察了364 例常见鼻病的鼻镜象和舌象,并将观察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鼻镜望诊总与“证”符合率明显高于舌诊(X2=1.14;P<0.01).从而认为:在鼻科疾病辨证施治时,必须借助现代医学的手段,即通过鼻镜,鼻内窥镜系统观察鼻腔粘膜表面色泽、质地、分泌物等,从而为辨证施治提供可靠、精准的依据.
本文通过我科从2014 年4 月至2016 年4 月期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37 例“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患者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阐述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这一耳鼻喉科常见急症的优势,促进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帮助患者早日解除病痛。
《伤寒论》中指出血汗同源,不得汗解,必得衄解,外邪可泄,郁阳可伸,故伤寒鼻衄为病解之兆。还提到衄家不可发汗的告诫;这对后世医家治疗鼻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观察用三伏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 年在綦江区中医院治疗的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和治疗组患者各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外用鼻腔喷入,2 次/d,;治疗组患者于每年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1 次/d,连续治疗1 年。
《武威汉代医简》是一部成书于东汉早期的汉代医简,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医药学原始文物之一,客观地反映了汉代的医药水平。《武威医简》中记载五官科方3 首,涉及16 枚医简,不仅对塞耳法的主治病证、用法有记录,并详细记载了塞耳法所使用的治千金膏药方药物组成、制备方法及用量用法,是后世医家沿用此法的雏形。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联合中药吹鼻治疗隐匿区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的隐匿区鼻出血患者80 例,随机分成A 组、B 组,A 组40 例,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联合中药(三七粉)吹鼻进行治疗,B 组40 例,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联合鼻腔填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手术相关指标、预后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
总结熊大经教授鼻部“五度辨证”的学术思想。经过熊老多年临床体会及其归纳总结,将鼻局部由内至外分为五个部分,分属五脏,分别命名为:髓度、枢度、气度、血度、肉度,借以说明鼻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与脏腑的关系,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咽喉反流疾病患病人数不断上升,目前其在病因及诊断上并不统一,通过在耳鼻喉门诊收集咽喉反流患者,经过RFS 及RSI 的初步筛选,达标者进入中医体质学的研究。通过数据分析,统计前三种最相关体质类型,具有中医流行病学的重要意义。
扬州耿氏喉科源于山东,乾隆年间由于黄河水患,我的祖先逃难至扬州。到扬州后在原有山东喉科的基础上,兼收了当地诸家的治喉方法,融会贯通,使耿氏喉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扬州喉科“庭”字门。
目的对中药封包治疗暴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2015 年11 月-2016年6 月暴聋患者共78 例进行研究,并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措施+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措施,最后通过对两组病人暴聋主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