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山地的碳湖特征及其效应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1589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利用不同高度的CO2浓度廓线整年连续观测资料,验证西双版纳热带山地区域,处于山谷中的热带季节雨林是否会出现碳湖现象?所形成的碳湖具有什么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其碳湖效应如何?对热带森林生态系统NEE的计算有没有影响?方法:利用建于起伏山坡阶梯上小凹地之处的铁塔上设置的8通道CO2浓度廓线观测仪1年的连续实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探讨碳湖现象是否存在;并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近地层(0.5m)的CO2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对碳湖现象进行分类,得出碳湖的不同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碳湖的效应,及其对热带雨林NEE的影响。主要发现:在西双版纳山地中,存在碳湖现象;依据近地层CO2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来分类,可以分为8个类型;出现碳湖现象的a组可分为5个类型,其频率为51.8%;各种类型的碳湖具有较为复杂的日变化特征,可以为多峰型和单峰型;在碳湖现象出现时,傍晚多有CO2浓度的峰值出现;碳湖的强度,夜间大于昼间;雨季大于干季。碳湖现象每个月均可出现,3~10月出现频率较高,最多频次出现在6月,最少频次出现在2月;而未出现碳湖现象的b组可分为3个类型,主要分布在10~3月,最多频次出现在2月,在4~6月频率较低。各种类型的碳湖所导致的CO2浓度的变化主要出现在林内,对于林冠层及其林冠上方的CO2浓度的影响较小;不同碳湖类型的CO2浓度的垂直变率和时间变率呈现各异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将影响热带雨林的碳通量和森林大气碳储量变化,进而影响热带雨林的NEE,导致热带雨林的NEE呈现复杂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由此可以认为:碳湖现象导致的碳湖效应对处于山地的热带雨林的NEE具有明显影响,对热带雨林的碳汇源效应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他文献
2008年7月21日06时至22日08时三门峡地区普降暴雨,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这次过程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低槽携带的冷空气与西南涡源源不
会议
采用1960-2007年冬季阿勒泰地区出现的43场暖区大降雪过程对应的高空、地面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7个观测站的逐日地面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阿勒泰地区冬季暖区大降雪天气形成机
会议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和比较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变化的气候特征以及与东西部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相联系的环流特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 1951-2004年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
会议
采用1960-2007年冬季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生的43场暖区大降雪天气对应的高空、地面资料和地面降雪量资料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欧亚范围内中高纬度维持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即欧洲、贝
会议
目的 对肾综合征出血热I型鼠脑疫苗在人群中的预防免疫效果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利用在疫区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考核的资料 ,评价疫苗免疫预防对于健康和人群生存质量的
利用1971~2007年云南124站逐日降水资料计算所得的雨季开始期资料进行EOF和最大熵谱分析,研究云南雨季开始期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变及周期变化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云南雨季开始期不
会议
利用云南最新的近46年降水与气温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近46年来云南年平均降水量是趋于减少的,其中夏季降水量减少较为明显,减少率为4.5mm/10a,且夏季降水在1971年
会议
引进北方春种亚麻在云南高原大理州进行冬种试验,分别在大理市、祥云、宾川、永平四县(市)分期播种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州各地气候特征,根据亚麻在冬季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研究出
会议
利用NCEP10×10的格点资料,应用等熵位涡理论,对2006年7月1日20时—2日20时河南中部一次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高层位涡扰动下传与中低层位涡扰动相
利用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在模式地形中根据不同方案引入GIS高程资料,对2002年至2006年之间发生在川东的区域暴雨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上游地形对于模拟强降水的影响程度要高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