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阳极板质量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第三届中国铜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大冶有色冶炼厂阳极板废板主要表现为鼓包、结瘤、飞边毛刺、弯板,从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的角度针对四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研究分析与总结,认为精炼炉还原末期铜水温度控制为1180~1220℃较适宜;制定了氧化还原操作终点判断标准和浇铸过程补救措施;通过对双圆盘底部喷淋冷却水喷头优化改造和增设喷淋模位,达到控制喷涂后铸模中心温度200~350℃理想范围;优化控制TM18、TM16双圆盘系统浇铸速率标准分别为27~32秒/块、30~35秒/块;对铸铁进行底部厚度减薄20mm和阳极板外观结构优化设计,进一步加强模温控制、减少飞边毛刺;固定溜槽口进行定型砖试验,减少结瘤产生;调整和优化了脱模剂配置浓度、喷涂范围和厚度等工艺指标,提升喷涂效果;制定和摸索出有效调整铸模水平的操作方法,解决和优化阳极板厚薄问题;描述了在研究和应用实践期间管理创新完善、巩固和推广标准化操作的措施.通过优化研究与应用,2015年上半年,该厂厂自产阳极板外观合格率为98.56%、电解系统阳极机组一次通过为96.90%.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高校教育方式致使当代大学生对课堂上的学习产生了无趣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兴趣教学的建议,并且基于兴趣教学的性质对兴趣教学在大学生课堂上实施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课堂上兴趣教学的应用提出兴趣养成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建议.
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项目是针对高校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性质与特点,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的,而提出的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改革思路与方法.核心课程群建设项目通过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搭建起土木工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平台,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分析了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探讨.
回顾和总结了大冶有色近年来对铜电解精炼过程中种板系统添加剂的优化,用明胶代替骨胶,降低了添加剂使用量,减少了电解液电阻,降低了槽电压,节约了成本.
针对大冶有色冶炼厂阳极板浇铸过程中出现鼓包造成废板较多的问题,分析研究了造成鼓包的主要原因:铜水温度过高、铸模中心温度过高和铜水氧化还原终点控制不当;提出了阳极炉中铜水温度控制范围为1180~1220℃的工艺要求;通过优化改造浇铸圆盘底部喷淋冷却水系统、优化阳极板浇铸速率控制范围调整要求、将铸模底部厚度由220mm减薄至200mm等措施控制铸模中心温度<350℃,降低阳极板鼓包;对阳极板的外观尺寸
电解铜起重机是针对电解铜生产使用中的特殊要求,用于电解车间的专用起重设备,本文主要介绍了国产第一台电解铜专用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结构比如起重机结构,吊具,电器系统以及电气系统和使用性能等.
通过添加铜镧合金的方法研究了在实际水平连铸TP2铜管生产工艺条件下微量稀土La对铜管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稀土La后,铜管铸坯组织得到了明显的细化,而经过三辊行星轧制、联拉后组织与为添加稀土管坯相似;TP2管坯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在添加微量La后得到了稍许的提高.
本文讨论了铜电解精炼时影响阳极钝化的因素及解决措施.分析了阳极板中杂质含量、电流密度、电解液中杂质含量、电解液温度等对阳极钝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本文介绍了大冶有色冶炼厂通过探索阳极炉稀氧燃烧系统控制、提高氧化压缩空气压力、调整转炉吹炼粗铜标准、实施转炉压渣作业、优化阳极炉还原工艺、强化操作管理等方法提高阳极炉系统生产作业效率的研究与实践,实现阳极炉氧化还原操作时间从4.5h缩短至3h左右水平.
在使用变频器驱动不带抱闸电机带动电铜链运输电铜时,最后每块电铜停止位置的稳定性决定了最后码垛机器人把电铜放在堆垛链上的整齐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美观.使用西门子MICROMASTER440变频器的无速度编码器矢量控制方式(SLVC)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优化变频器的参数可以调整出很好的速度控制效果,使电铜码放整齐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