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中痕量苯胺在线监测新技术

来源 :中国水利学会2014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一种在线过滤、浓缩和紫外光谱测定地表水中痕量苯胺的技术.试验结果显示,Aquapod SPE250测定实际地表水样中苯胺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3μg/L和0.75μg/L;配制9个1.98~98.9μg/L不同浓度苯胺标准溶液分别平行测定6次,计算得到测定均值与理论值的相对偏差范围在-12.2%和3.4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72%~5.26%,且测定均值与理论值的线性关系较好(R2=0.999,p<0.001),表明该技术用于苯胺的在线监测,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满足在线监测预警的需要.
其他文献
利用微型十字板剪切仪对重塑后静置一定时间的太湖与白马湖两种疏浚淤泥进行了强度测试,对两种淤泥的触变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淤泥重塑后最初始时间内触变强度的增长最快,随时间增长触变强度的增长变慢,448d时触变强度随时间的增长趋于稳定;含水率为液限时白马湖淤泥的触变强度高于太湖淤泥;触变强度比率与触变强度的变化趋势类似;含水率越小淤泥触变性越大.含水率为液限时两种淤泥的触变强度比率与Lon
河道管理单位从积极增强涉水监管保障能力、大力实施非水利建设过程控制、认真开展涉水工程运行管理三方面入手,着力开展长江江阴段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工作,为保障城市正常供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中还存在着部分水污染隐患项目清退缓慢、涉水工程运行管理不够规范、偶发水污染处理明显失当等一些薄弱环节.为促进无锡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实现城市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进行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水问题及对策研究,重视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对确保北京农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调研北京市城镇化发展及国内外城镇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水问题,以"以人为本、安全保障、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为目标,提出了水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水安全保障、水生态文明、水管理服务四大体系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随着近年来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紧缺成为限制北京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通水,有效缓解了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大宁调蓄水库作为北京市南水北调来水的调蓄水库,其防洪标准依然沿用原来的固定汛限水位,并不能反映洪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致使水库经常处于超标准安全状态.在汛期,即使未发生洪水,也发生弃水;而在汛末又往往蓄不满.这种水库调度方式既不合理,
南水北调中线来水主要作为北京市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决定调水成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在水源地水质保护、输配过程水质保障、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防控等方面均存在风险,建立水质监测预警体系对确保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查分析现有水质监测站点和监测参数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受水区对水质安全的高标准要求,为阻止不符合要求来水进京、入城、入厂,提出了实现从水源、水厂到用水户全程水质监测的北京市南水北调原水水质监
本文利用在sigma坐标下含有植被明渠水流三维数学模型,湍流模型采用基于S-A方程的DES模型,采用分步算法和有限差分离散求解控制方程,对含有刚性和柔性两种类型植被试验水槽水流流速和切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验证,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淹没植被明渠水流流动瞬时图像特性,在植被的存在区域内水流速度减小,切应力在植被林冠层处区域最大,在湍流过渡区域内切应力比在充分发展的区域内大,在
自然循环方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模拟土壤和水田对污水的自然净化原理,利用天然微生物对污水进行非介入净化处理.由于传统自然循环方式污水处理技术存在技术局限性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该技术在更大范围及更广阔领域内的推广.在深圳市大沙河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中,通过研究优化改进工艺、核心填料及装置结构等问题,首次提出以陶土复合木炭作为核心填料,并重新确定了填料的配比,有效发挥了各种填料的组合作用,获得了更
长江上游水库调节干流年内径流过程,通江湖泊与干流关系密切,反馈水库径流调节作用,流域综合作甩下入海径流过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实测资料,定量分析了长江中游洞庭湖、鄱阳湖湖容变化对调节干流径流过程的影响,并在归纳总结三峡水库蓄水后两湖对三峡水库径流调节反馈的基础上,利用水库径流调度模型研究了不同水库调度方式下,水库对入海径流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通江湖泊湖容变化及其对于流径流变化的反馈,整体对入海径流影
筑后川是九州地区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的河流,属于一级河流.筑后川大堰具有防洪、防咸潮、生产及生活用水等综合性蓄水堰,自1998年筑后川下游调水工程实施之后,向右岸地区输水量有所增加,筑后川大堰蓄水滞留时间增加,库区内污染负荷生产、转化及生物化学反应发生变化,蓄水区水质有恶化趋势.并且由于全球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盐度增加的现象明显增多.本论文对于位于筑后川下游的筑后川大堰蓄水区以及坝下游的感潮区
本文选取渭河流域西吉、平凉、西峰镇、洛川、武功和华山等6个气象站的主要气候要素资料,采用线性相关法和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各站点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参数的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的显著性.结果显示,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不明显的增长趋势,增长率为0.15;年平均气温序列呈增加趋势,趋势检验的结果为4.96,远大于95%的显著性水平,平均每10年增长0.30℃;年平均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