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编纂中文献引用问题试探[点评]

来源 :首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暨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俞信芳的《方志编纂中文献引用问题试探》一文进行了评价,指出俞文所提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即艺文志、专业志等目名,其编纂中有关如何引用,如何选用底本、如何校勘、如何处理利用文化、标点问题,都足以反映方志编纂之水平,也是学术品位的坐标,应是方志编纂的关键。
其他文献
本文从文献学研究的角度,提出方志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历史、研究文化的重要资源,认为切实开展对方志的研究,把方志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建设,建立方志学科,研究方志的历史、方志的目录很有必要,并提出可以从方志目录、方志名著提要等方面入手,以此进一步推动方志学研究。
本文对傅璇琮先生的《关于方志学研究》进行了评价,指出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方面对方志的文献价值作了典型说明,另一方面,建议并认为,方志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方志学科建设,建立方志学科,有计划地编撰方志名著提要,是进一步推动方志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本文从方志的作用入手,阐述了方志的内容和架构,认为在方志所具有的存史作用、资治作用、教化作用中,最根本的是资治作用,存史和教化都是为资治服务的。文中还结合一些实例分析了地方志是如何发挥资治作用的,提出有明确的资治目的不仅是古代志书的特点,而且是方志纂修者的主要出发点,是实现儒家“齐家治国”理想的实践,也是对编纂者学术态度的考验。所以应当认真地总结、继承方志编修的传统,研究古代地方志的编纂旨趣,以为
本文对毛佩琦先生的《方志资治,一个伟大的传统》进行了点评,毛教授的论题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较为圆满地解决并回答了为什么要编纂方志、编纂方志有什么用以及必须编纂好方志的问题题,同时明确界定了方志文献载体不同于一般文献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文对李孝聪的《新编地方志如何服务于当代社会问题的若干意见》一文进行了点评,指出李孝聪先生建议修订新志的“体例篇目”,对增加志书的地图作出明确规定。他的这些建议是针对新志缺乏应有的地图以及志书如何更好地为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出的,切中新志内容方面的要害和缺陷,是新志要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应引起方志界的高度重视并在编纂中予以贯彻实施,以促进新志资治作用更好地发挥。
浙江素有“文献之邦”的美誉,方志编修历史悠久,数量众多,为浙江区域文化的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分四部分介绍了浙江源远流长的地方志编修传统、一脉相传的方志文献收藏活动、抄刻并重的方志文献传播事业、继往开来的当代地方志工作,概括了浙江方志编修、收藏与传播的历史及其特点。
本文对《浙江方志文献的编修、收藏与传播》一文进行了点评。指出了这是一篇概括和浓缩浙江方志发展简史的好文章,通过该文不仅对浙江省历史土方志文献的编纂、保存和传播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还对浙江继承和弘扬修志文化传统,在开拓新编地方志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本文对钱永兴先生的《 论民间写本文献在地方志编纂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指出作者在文章中建议将民间写本资料的体裁转换成志书体裁,以求地方志多角度、立体性地传达民间写本内容,以达到“保留更多的存史资料”的目的。如果目的是“保存资料”,可借用“文征”的形式,编辑一部《民间写本汇编》,可影印,可校点,这是一种保存民间写本资料的好的方式。如果想完整而详细地记载地方民间写本的流传史,可以编纂一部《民间写本志》
志属信史。志之所以为信史,因其资料来源清晰,出处可靠。而资料出处的标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切资料,皆有出处。宋代方志,门类极大地丰富,内容贯通古今,征引浩博,并详细标注资料出处。此传统为后世修志者所承袭。标注资料出处,是由地方志的属性、体裁所决定的;也将是建设大规模地方志数据库的需要。资料出处是地方志的根,也是地方志事业的根。
笔者选择地方志、专业志引用的四十篇文献加以校勘、标点,从中总结出规律性问题,使方志、专业志编纂在文献引用上更趋完善。由于方志引用文献之整理与古籍整理有共通之处,所以在说明问题时,兼也引用一些有影响的古籍整理、校点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