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不同经穴干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功能成像下穴位效应指向研究

来源 :第六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_h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不同穴位针刺前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大脑皮层葡萄糖代谢的变化,从不同穴位对脑功能改变的作用指向.方法:25例VD病人,随机分为5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手足三阳经为主),B组加用百会,C组加用水沟,D组加用神门,E组加用百会、水沟和神门.治疗前后,所有病人均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划定VD患者双侧额叶(眶回)、双侧顶叶、双侧颞叶(海马及海马旁回)、双侧枕叶、双侧丘脑、双侧豆状核、双侧尾核、双侧扣带回、双侧小脑为感兴趣区.分析各区葡萄糖代谢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针对偏瘫的常规穴位,较为特别地指向豆状核、颞叶;百会穴较为特别地指向额叶、颞叶、豆状核,水沟穴较为特别地指向额叶、丘脑、豆状核,神门穴较为特别地指向顶叶豆状核,三穴联合,较广泛地指向额叶、颞叶、丘脑和豆状核等不同脑区.结论:百会、水沟、神门对不同脑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脑区有着不同的作用侧重和作用指向.
其他文献
观察针刺敏感和不敏感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部份神经肽物质的变化.方法:针刺"后三里"穴,以热水甩尾测痛法筛选出针刺敏感和不敏感大鼠,并以放免法测定大鼠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上神经肽物质强啡肽、β-内啡肽、SP物质含量.结果:β-EP针刺敏感(1.57±0.49)与不敏感(3.19±1.43)经成组t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显著(t=2.6212,P<0.05);DynA针刺敏感(23.08±8.
探索人体经穴的解剖学构成和针灸疗法的机制.方法在男、女图像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图像分割和三维重建,构建了人体全身筋膜结缔组织的网状结构支架,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的刺激部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筋膜所处的解剖学部位可分为5类:1、真皮的网状层和乳头层致密结缔组织;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3、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4、神经血管束疏松结缔组织5、内脏器官门及被膜疏松结缔组织.将构建的筋膜与中医针灸的刺激部位进
观察穴位肥大细胞与针刺作用效应之间的关系.采用SD大鼠尾部痛阈作为效应指标,在体观察了各组别大鼠在30min行针过程中的甩尾潜伏期,发现了手针大鼠足三里穴的具有显著性的镇痛作用,效果明显优于针刺旁开对照点;而在色甘酸钠屏蔽穴位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功能后,这种镇痛作用被明显地削弱.同时,通过穴位组织切片染色,离体对照了穴位与旁开点肥大细胞数量,以及针刺前后穴位处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变化,验证了大鼠足三
把"治神"作为针灸医学、相补·代替医疗、结合医疗的共同的治愈原理来考虑、以"治神"的古典概念客观化,科学化为目的,进行了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健康成人以及各种疾患患者计120例.关于治效原理的研究内容1)从脑波等电位分布图EEG、阳电子放射断层摄影法PET所见到的治效原理的科学化.2)应用多变量解析法解明"治神"理论,并通过应用文献学,脑科学,核科学,身心医学,计量医学的方法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探讨
通过观察人体筋膜重建经线与中医经典经线体表走行路线并做对比分析,探索经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首先在数字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人体全身的筋膜网状支架,并对人体肢体和躯干的肌间隙结缔组织进行标记和三维重建,构成与古代文献记载经络走行相似的串珠状连线,应用计算机三维图像处理软件结合数学分析方法,在重建的虚拟人体上对筋膜重建经线与经典经线体表走行路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人体筋膜三维重建经线与中医
观察在清醒状态下电针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大鼠的疗效.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①SIRS组20只;②SIRS+电针组20只;③正常组10只.其中组①和组②又分为1.5h和6h两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于尾静脉注射内毒素(5 mg·kg-1)制作SIRS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电针前后检测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和血浆TNF-α含量.结果电针前T:36.86±0.5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围绝经期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围绝经期组,分别进行针刺治疗、更年安药物治疗和空白对照,并与青年大鼠作对照.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各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蛋白表达.结果:与青年大鼠比较,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
近年来虽然一直在强调中西医结合,但如何结合却是困扰广大医疗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难题,本中心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命科学、医学发展特点,提出了经脉脏腑相关不仅是经络理论研究的核心,更可能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突破口.经脉脏腑与脑相关体现了作为整体的人的机能调控途径,用现代医学科学语言阐述传统的中国医学,在神经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研究无疑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实验采用6×6拉丁方实验设计.按十二经脉分为12个实验组,分别在戌时(20:00)、子时(00:00)、寅时(04:00)、辰时(08:00)、午时(12:00)、申时(16:00)电针正常青年人的内关穴和五输穴.结果发现,(1).电针内关和各经的五输穴,对正常青年人血浆白细胞介素-2活性影响的差异不明显,内关穴与各经五输穴之间以及十二经脉五输穴之间的针刺效应并无统计学差异.(2).不同时辰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DP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与正常组比较,取大鼠足三里、肾俞穴进行电针治疗,通过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坐骨神经N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DPN大鼠NGF蛋白和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表达降低,电针组治疗后使DPN大鼠坐骨神经NGF蛋白和m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