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盆地新元古代火山岩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来源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J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南早新元古代的地质演化是近10年来国内外地质界争论的一个焦点.目前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地幔柱驱动的大陆裂谷模式和活动大陆边缘模型(Li,et al.,1999;Zhou,et al.,2002).上述观点的分歧影响了对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以及重建模型.广丰盆地是一个发育在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保存完好的新元古代火山-沉积盆地.根据火山岩分布、沉积岩石组合和沉积相变化,广丰盆地的岩石组合可以划分为4个组,从下到上依次为:(1)桃源组:主要为基性-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2)翁家岭组:从河流冲积相变化到湖泊相,底部为火山岩砾石为主的砾岩,上部为湖相沉积砂、泥岩;(3)听门组:主要为河流相的长石石英砂岩;(4)刘源组:主要为滨海相的石英砂岩.上述4个组的岩石组合和沉积相反映很可能为逐渐拉张的裂谷盆地沉积序列,它们角度不整合覆盖在中元古代田里片岩之上,并被南沱组冰积岩覆盖(Wang,et al.,2003).广丰盆地的火山岩主要发育在下部桃源组中,其中的基性火山岩主要发育在底部,酸性火山岩发育在上部.本次主要对广丰流纹岩的系统年代学、地球化学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蚌埠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部边缘,东邻郯庐断裂带,南邻大别造山带北部的合肥盆地,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区内主要出露有古元古代五河杂岩和各种类型的花岗质岩石,包括片麻状含石榴石黑云母花岗岩、弱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最新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除位于蚌埠隆起东部的钾长花岗岩(包括磨盘山和庄子里)形成于古元古代外,其余均形成于中生代,依据具体定年结果可将其划分为3期:即晚侏罗世早
本文研究温度和压力是岩石圈地球动力学中的两个关键参数,两者之间毫无疑义地是相互联系的.研究岩石圈中温度对压力的贡献,将有助于认识岩石圈中所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一系列配套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矿物学及年代学方法,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对广东沿海地区及海南岛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岩浆活动期、地幔源区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石圈结构特征、形成机理和演化等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选址在江苏东海县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上,于2001年6月开钻,2006年3月终孔,历时1353天,终孔深度5158m,岩心采取率86%,圆满完成深度5000m和岩心采取率80%的设计.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性剖面揭示了50多种岩石类型,其中榴辉岩类的厚度超过1300 m,占26.6%;副片麻岩类1400 m,占28%;正片麻岩类2100 m,占44%;超镁铁质岩80 m,占1.4%.本
阿尔泰造山带从哈萨克斯坦穿过中国新疆北部延伸至蒙古西部,它代表中亚造山带的西南段.其中的中-晚新元古代及古生代的地层均已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作用改造(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造山带内也产出有大体积的花岗质岩石,除了少量的造山后A型花岗岩以外,这些花岗质岩石与其变质围岩之间的接触普遍是渐变的,并且被认为他们就位于较深的层次,同时伴随有区域变质作用(Bibikova et al. 1992;Jahn e
札达盆地地处西藏阿里地区、象泉河流域,介于喜马拉雅山与其支脉阿伊拉日居山之间,为一晚新生代盆地.盆地呈NW-SE向展布,长约260km,宽约60km左右,海拔为4000~4500 m,盆地的基底为侏罗纪灰岩、砂岩和浅变质岩,其上不整合堆积了厚达近千米的新近纪上新世-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本文研究札达盆地层序地层,札达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以及从札达盆地形成演化看喜马拉雅山西部隆升。
新生代以来,印-藏碰撞的远程效应强烈改造了天山地区天山造山带再次活跃形成陆内造山带,并在其两侧形成再生前陆盆地.在天山北缘几个典型前陆冲断带地区,精细的构造分析,为研究天山陆内造山过程提供了可靠资料.然而对于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热历史的分析尚缺乏系统的资料.中生代盆地演化的分析不仅对整个区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天山北缘石场-玛纳斯河地区、安集海
目前松辽盆地北部已发现的CO2工业气藏主要处于徐家围子断陷带深层.昌德东CO2气藏位于徐家围子断陷边界断裂附近,沿该断裂火山岩十分发育,含高纯度CO2的储层主要是火山岩或临近火山岩的岩层;齐家古龙地区CO2的富集层见于英8井2429.5-2520.07m泉头组四段的黑色粉砂岩段,该井位于孙吴-双辽断裂附近,其下部泉二段,泉三段就钻遇两层共厚60.2m的玄武岩层.本文探讨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化学特征及
本文研究塔里木板块内部发育了大量由早-中二叠世板内岩浆作用所形成的,以玄武岩类为主的基性岩浆岩包括玄武岩、辉绿岩、玄武安山岩等,残余分布面积约20万km2,厚度几十米至几百米,规模与峨眉山玄武岩(25万km2)处于同一量级.与此同时,二叠纪是塔里木板块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早二叠世晚期开始塔里木板块结束了海相沉积,进入了陆相沉积阶段.早一中二叠世玄武质岩浆作用与塔里木板块沉积演化的变
本文所指的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是包括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结合带在内的羌南-冈底斯-喜马拉雅地区.近年来在该区的变质地质学研究成果特别是1∶25万区调获得的大量有关变质岩与变质作用资料,为反演其地壳的时空演化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区内构造格局表现为以数条结合带为特征的板块碰撞结构,其中的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结合带属于古特提斯闭合遗迹;班公湖-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结合带是新特提斯闭合的遗迹.因此,其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