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引起的耳蜗血-迷路屏障损伤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防护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2016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噪声损伤耳蜗血\迷路屏障的机制,为噪声性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豚鼠分为三组,每组28只动物:正常对照组、单纯噪声暴露组、噪声暴露+土霉素注射组(MMP抑制剂土霉素腹腔注射,50mg/kg体重/天,连续注射5天,对照组动物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噪声组120dBSPL白噪声持续暴露4小时/天,连续两天;全部实验动物运用ABR阈值评估听功能;利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耳蜗铺片和耳蜗包埋冰冻切片方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观察并比较正常与噪声暴露后豚鼠耳蜗外侧壁血管纹MMP(主要是Mmp-2和Mmp-9)以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变化及MMP抑制剂的影响;运用静脉注射小分子示踪剂观察噪声暴露引起的豚鼠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及MMP抑制剂的影响。
其他文献
BCL-2,the first gene shown to be involved in apoptosis, is a potent regulator of cell survival and known to have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a variety of age-related diseases.However, the possible rela
目的 探讨耳后游离肌骨膜瓣联合软骨在开放式乳突根治乳突填塞和上鼓室重建中对形态、干水与听力疗效的观察。方法 对中耳胆脂瘤患者行开放性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和耳甲腔成形术的52例患者中,术中采用耳后游离肌骨膜进行乳突填塞,并采用耳甲腔软骨进行上鼓室外侧壁重建,有利于进一步进行鼓室成形,最后进行鼓膜修补,术后填塞碘仿纱。术后1周取出碘仿纱,并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游离肌骨膜瓣存活情况,以及术腔干水及术后听
目的 本文拟探讨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及血液流变学药物联合治疗对合并慢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突发性聋患者是否具有临床疗效,为急、慢性(复杂性)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目的 探讨头颈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特点.减少漏诊、误诊,推动淋巴瘤早期诊断、早期规范化治疗.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997年至2014年收治的102例头颈部ML患者,并对本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了头颈部淋巴瘤的累及器官、临床表现、首发部位及细胞来源、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全身症状的关系.
目的 将各种预防外耳道狭窄的技术应用于中外耳成形手术及其术后护理,并对手术效果及再狭窄率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对近10年来,于我院诊为中外耳畸形并行中外耳成形手术的457例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在术中及术后随诊过程中,分别应用外耳道打孔技术、外耳道筒状植皮技术、外耳道填塞并定期更换膨胀海绵、局部类固醇激素外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及耳模外耳道填塞等方法对外耳道进行处理,以此预防或减轻术后外耳道狭窄的发
目的 突发性耳聋具体原因尚不清楚,目前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溶栓、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可能是突发性耳聋发病原因之一,但临床上对突发性耳聋是否加行抗氧化剂治疗,尚无统一意见。本实验主要观察氧化应激对耳蜗毛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临床上突发性耳聋使用抗氧化剂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探索内植法鼓膜成形术后听力恢复的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自2015年5月5日到201 6年5月6日在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并行单纯内植法鼓膜成形术的患者65例(65耳),其中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14-64岁,病例纳入标准:既往无耳科手术史,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听力检查,耳镜及颞骨薄层CT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术中探查无听骨连固定或中断情况,均未行听骨连重建.所有患者均行单纯鼓膜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探讨如何提高随访依从性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73例,其中女性103例,男性70例;年龄14~78岁,平均年龄(45.5±14.5)岁.分别于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随访情况,并对影响随访依从性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 比较经口翼突进路内镜下切除颈鞘内侧高位咽旁间隙肿瘤与传统手术进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疗效差异,探讨经口翼突进路内镜下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优缺点。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头颈外科2012年5月-2015年12月间11例行经口翼突进路内镜辅助下咽旁间隙肿瘤切除的患者信息作为观察组。
目的 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受损是慢性鼻鼻窦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激素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一线用药。然而,临床上部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使用常规剂量口服和或鼻用激素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其内在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章旨在观察激素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下对慢性鼻鼻窦炎的鼻黏膜上皮细胞纤毛摆动频率(CBF)的影响,进而探讨激素在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的内在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