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在印前质量检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例

来源 :当代精品力作编辑出版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前质量检查(以下简称“印前质检”)的实行,为提升出版物质量打造精品力作,又设了一道质量防线.在具体的质检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诸如没受到足够重视、定位不清、有检查无“治疗”等问题.本文结合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高教社”)的实践探索,对这些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并就此提出了清晰定位、完善规章制度、质检透明公正、提高质检部门权威性、系统化互动、标准化探索、奖惩灵活有度和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的解决设想,以期能为出版物质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自公元前138年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与中亚关系获得突破性进展,自此丝路道上铃声不绝。虽然自15世纪末,海上通商贸易兴盛以来,欧亚丝路贸易从而较前衰退,但是中国西北疆域与中亚之间跨境交流活动,依然热络不减。新疆古代称为西域,即中国西部的地域,或古代中国的西部疆域。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被特指汉、唐两代中国封建王朝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天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
会议
当代精品力作的出版是时代赋予编辑的任务,是编辑实现自我、提高自我的有效途径.每一部精品力作的出版都凝结了策划者、编辑的智慧和心血,从选题策划、谋篇布局、到精细编辑加工,再到出版前的印前审读以及宣传营销,整个出版过程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成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精品力作.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增长快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的发展,文化出版领域就是其中之一.出版社由原来的事业体制转为企业体制后,确实增强了市场的活力,让很多领域出现很多优秀的出版物和作品,也出现了很多跨界的优秀出版物,这是以前专业分工时代很难出现的.但是,强烈的市场竞争也带来了些许“浮躁”的氛围,让很多出版社和编辑部、出版人难以静下心来专心策划出版好书,特别是于国华先生提到的“四好图书”.本文将从目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出版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智力成果和精神财富,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创造能力.在出版物体量庞杂、质量良莠不齐的市场环境下,精品力作就像是高度饱和的出版洪流中的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媒体人的时代,工匠精神显得那般难能可贵而又为众人所殷殷期盼.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纺织加工的国家之一。在原料的开发、缥纺、织造、染整等方面,积累了大量
承载粉丝情感的IP具有多场域价值传递、超强货币变现以及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运营理念,IP对促进当代精品力作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也要认识到其IP资源转化中的局限性,进而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最终建立起精品力作IP资源转化的长效机制.
中华文明,悠悠五千余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世人留下的精品力作浩如烟海、瑰宝无数.笔者结合自身在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些思索,分别从“精”“品”“力”“作”这四个字出发,粗浅地概括我对当代精品力作的一点解读。
精品力作于作者而言,如同怀胎十月生下的宝贝疙瘩,而编辑就如同妇产科大夫,对宝贝疙瘩一路细心呵护。孕前检查、孕期产检、临盆分娩、产后随访,一个孩子出生前后经历的这些,精品力作的出版也经历过:选题调研、选题论证、图书组稿、装帧设计、三审三校、图书上架、营销推广。编辑需要具备创新、实干、钻研、协作、沟通的精神,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当好发现者、把关者、设计者、传播者,追求成为发起者,力争出版广大读者
科技类精品图书在积累和传播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国内多家知名出版社的科技类精品图书及其出版经验为基础,从内容、作者、质量三个维度分析了科技类精品图书的特征,进而总结了出版科技类精品图书的有效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出版运行机制、人才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
精品图书的出版是一项大工程,其中要素很多,有关于图书内容的选题立意、作者遴选、审稿加工等,也有关于图书形式的排版、校对、装帧设计、印制等,后续还有关于图书销售的仓储物流、营销推广等.通常,关于图书形式的生产制作环节一向被认为是陪衬和装饰.诚然,内容是一本书的灵魂,营销对于精品图书的推广也意义重大,但生产制作的环节也不容忽视.生产制作是塑造图书形式的过程,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好的载体无法拯救内容低劣的
在互联网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数字化逐渐融入图书出版已成为出版界的共识.然而,读者长期以来形成的阅读习惯使纸质图书不可能全部淘汰;另外,传统图书经典、高雅、严谨的特质带来的厚重、系统、深刻的阅读体验也是纸质图书生命力的根源.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固然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阅读视野和范畴,但是由此而来的各种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乃至虚假消息混淆视听,这些都为传统纸质图书留出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尤其近来,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