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性能质量控制

来源 :江苏省第十届混凝土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拌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层建筑随处可见,泵送设备更多应用于混凝土的施工中,大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物力财力,也保证了混凝土质量的稳定.从混凝土的和易性、耐久性等方面控制泵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振捣,遵循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快插慢拨均匀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还应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消除表面的细微裂纹防止裂缝的扩展。终凝后采取洒水或蓄水养护,要始终保证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其他文献
提出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土壤热平衡的正确理解,介绍了宁波地区多个不同类型案例的实际运行效果,分析了容易出现土壤"热堆积"的原因,总结了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等技术要点以确保土壤热平衡.
当地源热泵(GSHP)系统提取的热能比补给的多时,称为负平衡,可利用深层地埋管换热器(BHE)作为补充热源.地源热泵系统可以有效利用空间,使得占用空间小或可被忽略.但是,较大的配置可能需要一定量的面积用于钻孔.可以通过将钻孔紧密排列以减少钻孔面积,这使得系统易受冷热量平衡的影响.如果热补给是有限的,钻孔温度将下降,这也会降低系统的性能.为了冷热平衡,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必须维持所需的温度水平,而无需热
回填材料以及回填工艺是影响地源热泵系统中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义乌市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通过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研究了回填材料中的砂的质量、砂灰比、水灰比、减水剂掺量等参数以及不同注浆工艺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善回填料性能和优化回填工艺,地埋管孔内热阻可降低至0.08m·K/W以下,每延米换热量提高约15%,钻孔数量可减少约12.7%.
本文模拟地埋管换热器实际的换热效果,对各种基于线热源理论的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地下水渗流速度越大使土壤的温度趋于稳定所需要的时间越短,稳定后的温度越低.本文中的移动有限线热源模型可进一步用来研究瞬变热流密度情况下,不同地质条件等因素对于地下水渗流对埋管器换热效果的影响.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过去几十年中,地源热泵供暖和制冷系统在瑞典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大约有425000个小型地源热泵(GSHP)和400个大型钻孔蓄热(BTES)系统.大型装置的总装机容量约140MW,传递能量约800GWh,其中大约80%用于供暖,20%用于制冷.通常情况下,所有装置受到一定程度的监测.在大多数装置中,跟踪甚至记录建筑物一侧的温度和能量流.电力消耗以及通过二次备用系统使用的能量也要监测.在地源一侧,只在
本文介绍了胜利油田第一个含油污水余热供暖先导示范项目一景苑西区含油污水余热利用供暖项目的实施及运营情况,将含油污水变废为宝,大幅度的节约了运行费用,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含油污水余热利用供暖技术值得推广.
本文采用热泵技术,将低品位的余热转换成高品位的热能,为国家节约宝贵资源的同时,兼顾满足社会能源需求和节能减排.
现在的建筑很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使用这种施工技术主要是因为在输送混凝土的时候,会有较大的输送能力,而且运转的速度快,输送的效率快,这就将施工人员的任务量大大减轻,提高施工质量和进度,因此泵送混凝土在施工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在施工的时候,还能把原先较长的施工时间大大减少,本篇文章主要是探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包括材料的配合比以及拌置、运输等,还有泵车、泵管的布置.
上海余山世贸深坑酒店工程所处位置为一个人工开采后形成的深坑,坑底于地表高差达77米,且混凝土主要施工处于深坑之中,混凝土搅拌车无法到达邻近的浇筑点,本文通过研究解决了适合施工的向下超深、超远施工的泵送方式以及施工配比,总结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混凝土企业为了确保混凝土实体强度或试块强度评定合格,提高了混凝土配制强度,导致试块强度普遍偏高.而依据江苏省地方标准DGJ32/J21-2009规定,一大批混凝土试块强度由于高于四个设计强度等级被监管部门判定超强,进而怀疑混凝土试块不真实,要求对实体强度进行检测,这样做既让混凝土企业蒙受巨大声誉及经济的损失,也不利于结构实体强度的提高和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笔者从混凝土配制强度以及概率论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