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日龙岩市区域暴雨成因分析

来源 :2009年福建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省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hai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1×1小时再分析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9年7月3日龙岩市出现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是在低层切变南侧风向风速辐合,高层500hpa有冷空气南下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充足的水汽输送和良好的动力条件下产生的;此次降水集中期在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低层明显的暖平流与辐合风场,高层则为辐教风场,同时中低层存在强的西南急流及风速辐合。低层切变南压,强降水区域出现在西南急流轴左侧及切交线南侧或逆风区附近的区域。
其他文献
使用上海1873-2006年共134年冬季气温资料和1961-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上海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近134年上海冬季平均气温为4.9℃,其中2006年最高,为8.1℃,1892和1967年最低,为1.9℃。上海冬季升温趋势较为明显,增温趋势为0.6℃/10a。近20年(1987-2006)冬季平均气温明显偏高,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气温全部为正距
自19世纪中期以来,无论是全球尺度还是区域尺度都经历了以地面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以增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可加速水分循环,改变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强度,造成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作为发生在我国东部的重要天气气候现象,梅雨季降水是江淮地区汛期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与以往的典型梅雨相比,近几年梅雨的非典型程度有所增加。因此,以增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反映在区域空
本文描述了“厦门气象信息系统”项目升级改造的建设过程。重点介绍了项目建设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项目的建设包括提升服务器和网络性能、重构气象数据库系统、建立预报服务系列网站三个方面。软件的设计开发。严格遵循规范化要求.重点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和中间件技术,并在部分图形图像的显示方面,引入和应用了GIS技术。通过本次项目建设,提高了硬件性能,为海量数据存储和应对大量并发访问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硬件支撑平台,同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已形成一支活跃在气象电视荧屏的队伍。如今,推出有主持人的气象节目成为地市级气象节目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然而对气象影视事业的发展来说,主持人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显得相对薄弱,还需不断地完善。作为气象类节目的直接体现者,气象主持人究竟能否经受住新技术的广泛采用而引发的又一轮电视媒体领域的考验,面临社会的、体制的、受众的、技术的以及自身多方面考验,令人倍加关注。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太姥山旅游近年来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旅游接待人数稳定增长。2009年2月顺利通过了国家4A级景区评定,并在加紧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太姥山旅游已成为福鼎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做好太姥山风景区旅游气象条件分析,为福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9年9月30日20时到次日08时一次局地强降水的个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强降水的发生与台风倒槽密切相关。漳州市上空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聚集和释放也是造成这次局地强降水的主要成因。
通过对连栋避雨塑料大棚微气象环境不同高度、不同覆盖、不同套袋温度观测与分析,以及在红提葡萄栽培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连栋避雨塑料大棚微气象环境5月中旬至7月中旬冠层旬平均气温比离畦面50 cm处气温高0.9~1.6℃,比0 cm畦面地温高1.9~2.7℃,即棚内垂直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同覆盖微环境浅层地温增(降)温0.1~1.0℃,不同套袋微环境平均最高、最低温度相差0.7~0.8℃、日较差
建筑物防雷装置评价是预防和控制雷灾事故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说明建筑物防雷装置评价方法的选择及介绍几种常用的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评价方法,分析其特点及作用,以便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防雷装置设计存在的缺陷及可能发生的雷击事故损失,寻求最佳的对策控制,努力实现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利用NCEP1°×1°的6小时分析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和CIN—RAD/SA雷达探测资料等,对2006年6月18日福建永定局地短时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局地暴雨是发生在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控制、福建雨季即将结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强烈的上升运动和充沛的水汽条件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触发了对流单体的发展,形成了中-
利用2009年6月18~22日的1°×1° NCEP再分析资料、TBB资料等分析“莲花”的结构及其对路径的影响,三维的环流场分析结果表明:(1)在19日14时~20日08时这段时间里,“莲花”的移动方向与引导气流方向有一定的偏离。(2)“莲花”的风场存在较明显的非对称结构,其非对称性在对流层低层(925 hpa至850 hPa之间)最为明显;而在500hPa以上的对流层高层,非对称性并不明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