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一例

来源 :2007年全国内科急危重病医学(福州)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一例胺碘酮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进行了介绍。本例患者连续接触胺碘酮2个多月后发病,影像学、肺功能支持间质性肺炎之诊断,病理证实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机化性肺炎。诊断明确。患者2005年接触胺碘酮未见异常,今年再次接触时发病,提示发病机理可能是通过免疫反应。胺碘酮是抗心律失常药,副作用有引起间质性肺炎之可能,应高度警惕。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麻醉科医生在气管插管前应该能准确的预侧困难气道并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评估预测方法均不能够完全准确的单独用于预测困难气道,因此通常是将多种变量结合起来综合进行评估。若病人的异常变量越多发生困难插管的可能性就越大。应该指出,吸入性肺炎的多数病例因无吸入史而被临床忽视,目前无症状的吸入间题已引起临床重视,从该病例中可以看出对于暴露声门困难,反复气管插管的困难气道患者,尤其是在应
巨大脑肿瘤合并大脑镰下病随时出现颅内高压危象,控制颅内压升高是麻醉的关键,本院2007年5月收治一例巨大脑肿瘤患儿,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总结。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有文献表明对真正的难治性终末期癌痛,胃肠外联合应用氯胺酮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并可使阿片制剂的剂量减少50%。为此本文对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氯胺酮PCIA进行临床对比以评估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及其副作用。
我科自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低浓度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这类疾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临床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等优点,同时适合基层开展,易于普及,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前景。
应用70%乙醇治疗带状疙疹后遗神经痛的应用机理及其效果。70%乙醇可达长久止痛作用。方法:确立疼痛部位,患侧向下,按神经分布区相应脊椎间隙性硬外腔穿刺置管。常规注入1%利多卡因5mt,确定所阻滞的平面是否达到止痛范围,且1小时后注入70%乙醇不会引起疼痛,一般用量为5mt,一次注入后24小时疼痛消失可拔除导管。如果仍有疼痛可再次注射5mt。
血压是麻醉期间最常用的生理检测指标。将围术期血压调控保持在手术麻醉需要的标准,严密观察心电图,了解控制性降压期间有无心律紊乱、ST段变化是控制性降压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临床麻醉中病人术中知晓反应常使麻醉医师窘困和尴尬。本研究希望通过应用非线性麻醉深度监测,结合术中其它监护数据变化,对术中意识知觉记忆消失与否,有无可直接观察指标并进行干预、消除的方法,让麻醉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舒适、安全。
采用罗哌卡因--亚甲蓝复合液行区域阻滞能强化局麻药的作用,不仅能减轻手法推拿治疗期间的疼痛,并能明显提高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可行性。
目前,罗哌卡因作为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它以止痛效果确切,时效长,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低毒性的优点受到麻醉界的欢迎,已广泛用于成年人硬膜外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臂丛阻滞及颈丛阻滞麻醉中。本文旨在探讨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0.2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氯胺酮静脉麻醉对照。
骶管麻醉复合全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良好,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术后麻醉苏醒早,疼痛发生晚,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