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致病疫霉交配型

来源 :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oh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de Bary)属于异宗配合卵菌,当A1、A2两种交配型同时存在时,可以进行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检测疫霉菌交配型的传统方法是采用对峙培养,将待测菌株分别与A1、A2菌株对峙培养,与A1菌株配对产生卵孢子,与A2菌株配对不产生卵孢子的菌株定为A2型,反之为A1交配型。这种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如培养时间长,标准菌株选择差异等,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而直接基于于核苷酸序列变异的分子标记方法对交配型进行检测则更加简便。目前,虽然疫霉菌的交配型基因还未克隆出,但是各地的疫霉研究者已经开发出了3对疫霉菌交配型的分子检测标记。本试验的目的是验证这些分子标记在中国的致病疫霉群体中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BG1 井位于松辽盆地北部拜泉县境内,是松辽盆地东部断隆区拜泉隆起带上的一口地质井。依据孢粉、藻类演化特征,可将本井嫩江组一段底部孢粉、藻类组合命名为希指蕨孢Schizaeoisporites-克拉梭粉Classopollis-拟千屈菜粉Lythraites-嫩江藻Nenjiangella 组合。
贵州松桃地区寒武系广泛分布,由下而上包括留茶坡组、九门冲组、杷榔组、清虚洞组、高台组、石冷水组娄山关组及毛田组。贵州松桃寒武系第二统清虚洞组,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经酸泡处理松桃寒武系清虚洞组的碳酸盐岩岩样,发现在该组中下部灰黑-黑色薄层灰岩中,有大量的微体腕足动物化石保存。
会议
会议
会议
多细胞藻类在埃迪卡拉纪海洋中已经取代蓝细菌成为主要初级生产者,在随后的寒武纪早期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陕西南部下寒武统宽川铺组(535 Ma)中获得了数百块三维立体保存的具膜多细胞集聚体化石并结合同步辐射断层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内部结构分析。
会议
SA-1 井位于加蓬共和国西部海岸盆地.本次工作对590~2470m 井段内63 个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研究,共鉴定33 属80 种及2 个未定种.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标志种的存在,将590~2470m 井段地层划分如下:(1)590~770m 中中新统590~620m 样品发现Discoaster kugleri,该种绝灭于NN7 带,由此表明,该井深已进入NN7 带.由于未见标志N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