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青瓷的技艺特征

来源 :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晚期是龙泉窑的极盛期,元代龙泉窑在烧造大型器物的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明中期以后龙泉逐渐走向衰落.龙泉窑是我国制瓷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瓷窑体系之一.鉴定者和伪造者历来就是矛与盾的较量.伪造者会努力去理解和仿制真品器物各部位的特征,但由于真品的有些历史痕迹和制造工艺是现代人无法做到的,所以仿品总能露出一些破绽。龙泉窑的鉴定可以从造型、釉色、纹饰特征、胎骨的松紧轻重厚薄之分,以及质量、声音、气泡和工艺痕迹方面来分析。
其他文献
葛府窑址位于东阳市治南方约26.5 km的南马镇葛府村至东庄村长约10余华里的东北侧山麓一带,自东向西依次分布共十六座山,三十多处窑址,保护面积达163 450 m2。但是葛府窑址的核心区为来龙山坡和山脚下的蔡大塘,面积约65 450 m2.葛府窑址窑场依山而建,瓷土取自山脚下,原来取瓷土处就是窑前的大水塘(即被蔡大塘的水塘).窑群规模宏大,目前发现的都是龙窑,烧造年代上自五代下至南宋,产品种类多
1985年,杭州市治理贯穿市区南北中心的中河工程,和兴建中河路并埋设地下管道,作者在中河南段捡到数量可观的南宋官窑瓷片,经过近20多年时间的整理分类,修复成器物原来面貌的计有30余件.这批复原的南宋官窑瓷器有碗、盘、折沿盘、折沿盆、花盆、盏托、洗、长颈瓶、卷沿瓶、纸槌瓶、镂孔套瓶、鬲式炉、樽式炉、簋式炉、觚等十多种器型.所得瓷片绝大部分能对号入座,找到原器物相配的位置,并明确瓷器的名称和用途.唯独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古临安城区(杭州市区)大规模城建工程中,不断出现南宋官窑瓷片,瓷片的釉色有粉青、灰青、米黄、釉色发白等.对这些不同釉色官窑瓷器的研究,是全面整体认识南宋官窑的重要课题.本文所论及的釉色发白瓷器,是指它的釉色而言.南宋官窑釉色发白瓷器的器型、烧制工艺以及灰色或灰黑色的胎色、紫口铁等特征与粉青、灰青、米黄等釉色的官窑瓷器完全相同.今将对20余年来所搜集的南宋官窑瓷片中釉色发白
文章对1999年杭州中河南路高架公路工程工地出现的越窑残瓷碎片进行分析,发现南宋临安古城杭州发现的瓷片标本窑口众多,其中一些瓷器上的文字刻款反映出南宋初期各地烧制的瓷器其使用对象以及这类瓷器烧造的具体年代,也为对于历史文献所涉及到的古代名窑和陶瓷祭器名词的探讨提供了实物资料.
张公巷北宋官窑发现后,笔者一直在北宋官窑和汝官窑的关系。认为张公巷北宋官窑是汝官窑的延续,近些年来笔者对此产生了怀疑,它和汝官窑有着本质的区别,汝官瓷是卷足支烧,而北宋官瓷足部却是直、窄、矮,釉色和支烧工艺完全是两种风格,汝官窑经历了清凉寺到文庙两个阶段,那么张公巷北宋官窑也一定有早期窑址,早期窑址也会像清凉寺窑址一样不在汝州城里,应在众多的临汝窑范围之内.张公巷北宋官窑发现之后,笔者又开始踏上了
1984年、1986年陕西铜川五心黄堡窑址曾出土有青釉朵花纹碗、海星纹碗标本及枫叶纹碗、枫叶纹器盖等,发掘者将这种青釉漏花工艺视为剔花工艺,这样烧成的器物有化妆土的地方釉色较暗,显示出暗纹纹样来。装饰特别,另有一种风采和韵味。笔者认为它们都不是剔花产品.而是剪纸漏花和木叶纹装饰。本文从剪纸漏花、木叶纹瓷的早期窑口;剪纸贴花、木叶纹的相关工艺及根源;“茶百戏”与剪纸贴花或木叶纹的关系对结果进行论证。
元代(1279-1368)虽然只有近90年的历史,可对中国瓷业的发展,则有其承前启后的重要功绩.据《元史·百官·将作院》载,在宋元战争未了,元朝还未统一中国的前一年即至元十五年(1278),便英明决策于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管窑务的官署机构,这对元代景德镇和全国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考古调查,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省都有元代瓷窑,
平和窑则是漳州窑类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漳州窑是明末清初贸易瓷的主要产地,是我国华南沿海明清时期一处重要的贸易陶瓷生产基地.在平和窑未发现之前,海外学者将漳州窑生产的瓷器称为“汕头器”(SWAT0W),日本则称青花为“吴须”、“吴州染付”;将五彩瓷称为“吴须赤绘”,都归之为“华南窑系”或产地不明;将素三彩称为“华南三彩”,日本称为“交趾陶瓷”等.但对它们的窑口归属,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未搞清楚的
彩绘艺术品图案、纹饰色彩鲜艳、生动逼真,强烈表现了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形态,是人类祖先留下的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彩绘类文物的制作工艺通常是在基质材料上绘制彩绘图案,其材料一般是由颜料和胶结材料两种主要成分组成。其中颜料是成色成分,不同的颜料具有特定的颜色使得彩绘文物呈现五彩斑斓的色彩。中国古代的颜料多为天然矿物颜料,其稳定性极高,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沧桑仍然色泽鲜艳,完好
本文就用现代分析方法开展占陶瓷修复用粘结剂工艺条件的选择、颜料的筛选、仿釉材料研究、器物完整性检测等四个进展较大的方面作简要回顾、评述及展望今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