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斜带石斑鱼生长、免疫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来源 :第九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liang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免疫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配制4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D0)含65%的鱼粉,试验组(D1~D3)分别用豆粕替代20%、30%和40%的鱼粉蛋白.体重11 g左右的斜带石斑鱼幼鱼180尾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上述4组饲料,试验期为60d.结果表明:D1和D2组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D3特定生长率低于对照组,饵料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30d和60d时,各试验组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试验30d和60d时,各鱼粉替代组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IgM和补体C3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仅有60d时D3组补体C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组织切片结果表明,D1和D2组前肠和后肠肠道组织结构完整,D3组前肠和后肠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被破坏.可见,斜带石斑鱼幼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不宜超过30%.
其他文献
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从大黄鱼肝脏中获得脂肪酸△6去饱和酶的cDNA全长.脂肪酸△6去饱和酶全长为2049bp,其中5-UTR为107bp,3-UTR为604bp,开放阅读框1338bp,编码445个氨基酸,预测得到该氨基酸分子重量为52.04KDa,理论等电点为8.47.将该序列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JX434611.系统进化树显示大黄鱼脂肪酸△6去饱和酶与其它鱼类的△6去饱和酶
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指标的影响。将凡纳滨对虾暴露于20mg/L的氨氮中进行胁迫,于胁迫后的0、6、12、24和48h取样测定血细胞总数(THC)以及血细胞的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凋亡率、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和吞噬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胁迫组对虾的THC在24和48h显著下降;胁迫组对虾的血细胞ROS含量和NO含量分别在6h和24h开始显著上升,血
目前为止,仅有有限的研究报道了鱼类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 Ⅰ)不同亚型的基因和功能.本研究证实了黄颡鱼三种CPT Ⅰα(CPT Ⅰα1a,CPT Ⅰα1b和CPT Ⅰα2a)和一种CPT Ⅰβ亚型的存在,并研究了它们的的分子特征和表达水平.同时,我们分析了一些组织CPT Ⅰ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黄颡鱼四种CPT Ⅰ亚型呈现不同的氨基酸序列及跨膜域结构.尽管四种构型均在肝脏、心脏、白肌
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鱼开口摄食至卵黄囊消失(8~12日龄,共5d)时饲喂含57%葡萄糖的饲料作为高糖刺激,以饲喂无碳水化合物饲料的仔鱼为对照;刺激结束后,分别以无碳水化合物和高碳水化合物(35%糊精)饲料饲喂经历和未经历高糖刺激的仔鱼,持续20周后各饥饿和恢复摄食21d,对期间糖异生途径关键酶的基因表达和活性、血糖以及糖原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饥饿时间的延长,摄
首次获得脊尾白虾的Catalase 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2649bp,包括大小为78bp5非编码区(UTR)、1554bp开放阅读框(ORF)和1017bp3非编码区(UTR),CAT基因编码一个由517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预测的分子量为58.46×103,理论等电点为6.64,利用PROSITE tools预测CAT基因的功能位点,发现该氨基酸序列包括酶活性中心序列"FDRERIPE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中不同磷脂(PL)水平对团头鲂稚鱼生长性能、肝脏脂肪酸组成、PPARs基因表达水平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实验共配制5组含有不同PL(大豆卵磷脂)添加量的实验饲料,分别为:0%(对照组,PL0)、2%(PL2)、4%(PL4)、6%(PL6)和8%(PL8).将平均初始体重为0.35g团头鲂稚鱼450尾,随机分配为5个实验组,每组3个平行,饲育周期共进行60天.结果显示:增重率和特定生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锌缺乏和过量对黄颡鱼肝脏和肌肉肉碱组成、CPT Ⅰ酶动力学特征及其组织表达水平的影响.饲料锌的含量分别为20(适宜锌组)、11.45(锌缺乏组)和155(锌过量组)mg/kg饲料.实验进行8周.结果表明:在肝脏,饲料锌缺乏增加了游离肉碱(FC)、脂酰肉碱(AC)和总肉碱(TC)的含量,但是对FC/TC和AC/FC的比值没有显著影响.锌过量也增加了TC和AC的含量,以及AC/FC的比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的缬氨酸和亮氨酸对两种规格牙鲆幼鱼(0.43±0.01g和41.2±2.0g,mean±SD)的生长,饲料利用效率,游离氨基酸水平等的交互作用.除对照组外,实验鱼分别饲喂六组不同缬氨酸和亮氨酸比例的饲料,两个水平的亮氨酸1.6(LL)和5.0 g/100g(HL)组合三个水平的缬氨酸1.2(LV),1.8(MV)和2.5 g/100g(HV).实验一,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
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2%、0.5%、1%、3%、5%的氯化钠制作6种试验饲料,进行为期56d的摄食生长实验.试验设6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5尾鲈(初始体重20.91±0.25g).生长实验结束后,进行亚硝酸盐(KNO2-N浓度为71.21±1.33mg/L)24h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NaCl水平显著影响鲈的成活率(P<0.05),0.5%NaCl组最高(95.3%),5%Na
实验研究分别注射葡萄糖和精氨酸对大口黑鲈胰岛素、IGF-1mRNA表达丰度以及血糖、肝糖原、肝体比的影响.实验一选取体重约100g的大口黑鲈230条,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0.9%的无菌生理盐水,处理组按照90 mg/100 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葡萄糖.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在注射葡萄糖后出现持久的高血糖,48h后才恢复初始值;肝糖原含量和肝体比先降低,2h左右开始回升;胰岛素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