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电极一次焙烧空头质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探讨

来源 :中国金属学会炭素材料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zu81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电极一次焙烧品空头缺陷是国内一次焙烧技术的主要质量问题之一,多发于国内各石墨电极生产厂家,其对一次焙烧成品率,成品结构、强度、电阻率等质量指标及产品使用性能有明显影响.笔者根据多年对一次焙烧空头问题解决经验再次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新的解决措施,指出炭素生产工业石墨电极一次焙烧空头缺陷的产生受成型沥青量、沥青薪度特性及一次焙烧设备传热特性、焙烧曲线、装炉方式等因素影响;解决空头质量问题,成型工序应该从降低成型时的相对沥青量,控制粒子、粉子纯度波动产生的油量波动方面做出努力;焙烧方面应该以加快制品低温阶段实际受热速度为努力方向;本文提出的装炉搭配方式及下层大规格制品上端铺装低热导率材料方式对焙烧工序解决空头质量问题有明显改善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噪声自动监测仪器对建筑施工噪声进行在线监测是近来较新型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根据自动在线监测的特点,对此进行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应用自动监测系统在线监测可取得优于传统手工监测方法的监控效果.
CDQ设备利用惰性气体将干熄槽内的红焦进行冷却.安装在干熄炉上方的装入装置负责将红焦装入干熄槽内.在装入红焦的过程中,干熄槽与装入装置通过滑动罩与水封槽进行密封,并收集装入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和焦粉.本文着手于某CDQ发生的装入装置滑动罩与水封槽的碰撞事故,提出了装入装置的设计优化方案。
对干熄焦工程用测温热电偶的选型从测量精度、使用环境、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最终选择K型热电偶.通过试验分析某干熄焦工程温度误差产生的原因,对比内部补偿及外部补偿两种不同冷端补偿方法的精确度,为干熄焦工程炉内温度热电偶的安装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干熄焦余热锅炉水位是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水位高,对产生的蒸汽品质有影响;水位低,会导致过热器管过热爆管.因此,针对干熄焦锅炉系统汽包水位的控制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着重分析介绍了影响水位变化的三个重要参数:锅炉给水量、蒸汽发生量和循环气体带来的热量.透析了各个冲量对水位系统的扰动规律.针对汽包水位的属性规律,研究采用串级三冲量来实现汽包液位控制中的应用过程,利用内外两个PI控制环来控制调
近几年,各制铁厂都致力于削减原料使用量,提高低品位原料利用率.而且,在防止全球变暖的大潮流中,制铁业也需要投资以引入节能设备.面对这些时代需求,在使用煤料时导入煤调湿设备(Coal Moisture Control System,以下简称为CMC),能够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CMC对煤料进行事先干燥,能够"削减焦炉干馏热量"、"改善焦炭质量"、"提高焦炭产量".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新日铁公
干熄炉主要由预存段、斜烟道、冷却段及一次除尘部位组成.不同部位对耐火材料的性能要求也不一样,斜烟道和冷却段受焦碳的强烈冲刷及温度的急剧变化,是干熄炉内最关键部位.提高斜烟道和冷却段耐火材料的耐磨性能,通过维护技术缩短干熄炉的年修停炉时间,达到结构更趋合理,以延长一代炉龄使用寿命.
采用草酸对氧脱木素后的硫酸盐竹浆臭氧漂白前进行预处理,并与甲酸、DTPA、硫酸镁、DMSO、乙二醇等预处理剂在适宜条件下的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草酸用于臭氧漂白前浆料预处理时,可以有效提高臭氧的漂白效果,预处理后浆料白度比未预处理浆料的白度提高5%ISO,黏度提高了69mL/g,最佳预处理的条件为:草酸用量1.5%,反应温度60℃,时间30min.
本实验通过改变漆酶用量、反应时间、pH、介体用量等,比较经漆酶/组氨酸和漆酶/谷氨酸改性后二次纤维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的变化.实验表明:漆酶/组氨酸处理OCC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漆酶用量1U/g,反应时间8h,pH值4.5,组氨酸用量1%;漆酶/谷氨酸处理OCC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漆酶用量1.5 U/g,反应时间8h,pH值5,谷氨酸用量2%.实验数据显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漆酶/组氨酸比漆酶/谷氨酸处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高效混凝剂,它具有用量少、除浊高、对出水pH影响小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上.在本文中,采用粒径分析、电导率以及可见紫外光谱法对影响PAC混凝效果及不利因素进行了综合的研究.结果表明:PAC可将原水中粒径较小的悬浮物凝聚成大颗粒絮状物而缓慢下沉,PAC投加量过多不仅影响絮凝效果,而且也造成因混凝剂无机离子的引入使原水电导率上升.由于通过絮凝剂的方式很难完
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造纸黑液酸析废水,并基于FISH技术及其它常规手段,对运行期间反应器内的处理效能、厌氧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功能菌群落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经过71天的运行,最终进水COD为8700mg/L,COD去除率为49.46%,水力停留时问为37.38h,容积负荷为5.59kgCOD/(m3·d),污泥最大比产甲烷速率达到355.36mLCH4/(d·g),食丁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