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对低碘受孕大鼠发育及相关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7届全国碘缺乏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锌对不同碘营养水平妊娠大鼠发育和相关激素及对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低碘饲料喂养Wistar雌性大鼠复制碘缺乏动物模型,同时设补碘、补复合锌和葡萄糖酸锌、补碘加复合锌组.在实验不同时期测尿碘,3个月时将动物模型进行交配,3周内观察孕鼠发育情况,而后处死动物,检查活胎体重、畸胎死胎率和胚胎吸收率,取垂体、甲状腺进行病理学检查,同时检测血清中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水平.结果:缺碘组尿碘水平降低,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激素T4、FT4降低,T3、FT3升高;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异常;缺碘组孕鼠在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缓慢,胎鼠体重降低,死胎、吸收胎增加.补锌组甲状腺重量较缺碘组减轻,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部分恢复;胎鼠体重增加,死胎和胚胎吸收率降低.结论:缺碘大鼠补锌降低甲状腺肿大程度;调节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代谢紊乱;拮抗由缺碘所致的孕鼠生殖和胎鼠发育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弱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弱精症患者分为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 VC)、附性腺感染、VC+附性腺感染、不明原因四类,每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克罗米酚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应用相应的中药及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快速直线运动精子(a)和直线运动精子(a+b)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a、a+b级精子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
目的:探讨增精1号对少精子症患者精子动态及形态的影响。方法:2006年2月~12月在我科室就诊的不育患者中少精子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增精1号和五子衍宗丸口服,于服药前、服药三个月后,运用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量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检测精子密度、活力。以改良巴氏染色法将精子染色后运用CASA检测精子形态变化。结果:增精1号对于精子密度、活力及活率均较治
目的:研究分析生育异常夫妇中男性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和对生育的影响情况。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实验技术检查615对有不良孕产史夫妇染色体。结果:615对夫妇中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夫妇是368对,占总数的59.84%,其中检出男性异常核型27例,占全部异常核型的52.94%;其次是生育智力低下患儿夫妇122例,占19.84%,检出男性异常核型11例,占全部异常核型的21.57%。615对夫妇检出男性
本文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提出了“建立中医男性不育症三级预防体系”学说,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的预防措施。着重于保持男性良好的生殖能力,首先要安神,强调摄生;其次养精,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第三调食,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劳作”,食有助于精子健康成长的食物;第四做好育前体检。保证男性生育者有良好的生殖能力。二
目的:研究聚精活血颗粒临床治疗核蛋白组型异常异常男性不育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观察2005年7月-2006年12月至我院男科门诊就诊的59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用聚精活血颗粒治疗前后精子核蛋白组型半定量值和精液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聚精活血颗粒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治愈11例,显效38例,无效10例。治疗后精子核蛋白组型半定量值和精液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聚精活血颗粒治疗精子核
男性不育症是男科常见病,其中少弱精症所导致的不育占很大比例,据文献报道少、弱精子症约占男性不育的46%,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西医治疗男性不育症尚缺乏理想疗效,而中医药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获得了满意效果。本文介绍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观察了中药复方六五生精汤对少弱精子症的治疗作用。
WHO预测,21世纪不育症将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疾病。过去的研究表明,部分不育症患者可能与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或者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有关系。本文介绍了本实验室的一些探索性工作。
目的:通过对碘缺乏病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方法的表达,构建健康教育和干预方法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和干预的目标出发,从干预场所,有效手段,重要途经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证明健康教育和干预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结果:健康教育和干预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从而使广大群众提高和参与防治碘缺乏病的自觉性.结论:成功地构建健康教育和干预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应用,为持续消除碘
目的:探索食用不同浓度碘盐的不同人群不同日期的日间一次随机尿碘变化规律,为规范化使用尿碘指标分析和评价人群或个体碘营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现场群组干预试验研究方法.399户城乡居民共1099人,被随机分配于四个组,分别提供由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按照质控样品的要求制备的含碘浓度为(6±2)、(5±2)、(24±2)、(34±2)mg/kg的碘盐替换其家中原有碘盐.采用单盲法进行3
我国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河北省沧州市的沿海地区发现水源性高碘,并对水源性高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及相关疾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更加深入全面掌握沧州市水源性高碘的分布情况及对病区群众造成的危害,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10月~2004年7月对沧州市以乡为单位进行饮用水源含碘量调查,并对饮用高碘水的乡(镇)进行了病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