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宁绍地区海塘修筑治理及影响

来源 :首届浙东(宁绍)水利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绍平原滨海,在古代经常为海潮所夹击.为求生存发展,宁绍官民自古以来筑塘围涂,抗御潮水.宋元以来,从萧山到镇海的整个宁绍沿海地区不断拓展海堤,增筑新塘,治理旧塘.尤其是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规模修筑治理宁绍海塘,为明清宁绍海塘体系的最终形成作了铺垫,从而有力地促进宁绍地区的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绍兴市境内滩涂资源分布在钱塘江下游南岸,曹娥江出口水道左右两岸.滩涂的利用受到钱塘江、曹娥江的变迁制约,同时受到潮水冲击.因此,滩涂利用必须整治江口,自明崇祯年间(162
明清时期的慈城水环境,是当时江南地区城镇局域水环境的典型代表.1360年至1900年间,慈城古水网的循环线路由四级水系衔扣而成,内河布局呈"三纵五横"态.慈城古水网具有"因势而
会议
宋代宁绍台地区水利建设在前代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大型水利工程兴修,普遍兴建塘堰、碶闸等小型水利工程,修筑和治理海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建设有利于农田的
杭州的城市形态发展和水可谓是息息相关,一直受到钱塘江、京杭大运河、西湖三者的影响.纵观杭州城市发展史,隋朝之前的杭州,发展一直是较为缓慢的.隋朝时期,情况开始有所改观
在山会水利发展史上,明代是一个由运河水系取代鉴湖水系的转折时期,治水要务遂从阻遏海潮漫溢转移到稳固塘闸和浚治河道,而水利转折又是以明嘉靖十六年(1537)建成运河水系的枢纽
元代开创了海上漕运粮食的制度.元代至大四年(1311)在庆元设立庆绍所,将海上漕运线延伸至庆元港,庆元漕运船队由原本的转运发展到从本港直接启航,庆元港的海上漕运自此发达.
现有文史研究文章均记载:古纤道始于唐元和十年(815)由浙东观察史孟简所筑的运道塘.作者认为,此说不够客观、全面.古纤道与萧绍地区的河(运河)湖应运而生,应属于古代浙江水利
马臻,东汉永和年间(136-141)任会稽太守时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鉴湖。"马臻冤案"一直被认为是会稽世家大族一手炮制的,但最近几年有学者研究对此有了突破,认为此案主要因
第四纪以来,钱塘江河口平原地区多次受海进、海退影响,河道变化频繁。距今六七千年前,最后一次大规模海进时,海水直拍北岸临安、富阳和南岸绍兴、余姚一带山麓。以后,由于河口北侧
传统文献对浙东江河文明记载始于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而现代历史地理和考古所取得的成果,把历史延伸到了至少4万年前的海侵时期.由此,产生了全新的飞跃和认知:海侵不但对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