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构造带中部沙三段油气藏潜力评价

来源 :《录井工程》期刊第四届理事会暨编委会技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在廊固凹陷柳泉构造带中部寻找有利油气勘探目标,打破该区西部中浅层未发现大规模油气藏的局面,对该区进行了勘探潜力重新评价.柳泉构造带是廊固凹陷的中央隆起带,由于其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活动多样,油气成藏十分复杂.其中柳泉构造带中部中浅层断裂系统发育,即有利于油气的形成,又沟通了烃源岩层与不同深度的储集层,多个油气疏导体系为中浅层油气形成规模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对柳泉构造带中部沙三段的成藏条件以及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对该区沙三段油气藏潜力进行了评价,认为柳泉构造带中部沙三段成藏条件好,圈闭落实,勘探潜力大,是一个有利的勘探方向.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钻井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地提高,对录井技术装备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石油勘探开发速度日趋加快的趋势和低成本录井作业的环境,研制和开发ES-08在线式自动升降电动脱气器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电动脱气器是综合录井仪气测系统中一个配套仪器.自动升降电动脱气器具有脱气效率高、操作方便、结构紧凑的特点.为了解决目前电动脱气器,泥浆液面的高、低影响脱气效率,需要人工去调节脱气器的高、低.
高青油田G963-X5井区地质构造复杂,开发层系沙四段-孔店组储层薄、变化快,且含油非均质性强,原油性质变化大;电性上表现为低阻油藏,且油水关系非常复杂,测井解释较困难,对后期投产选层及投产方式造成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此难题,录井选层评价技术利用岩石热解地化、定量荧光、热解气相色谱、显微荧光照片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储层含油性及原油性质进行准确判别,进而解决了投产选层、投产方式的选择难题.该技术在高青油
青城凸起高963块经历多期次构造运动,地层与构造发育情况复杂.长期以来,对该地区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该文从该地区的区域构造演化入手,根据最新地质录井等相关资料,总结出该地区油气富集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油气主要形成于邻近的博兴洼陷内,油气资源丰富;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沙四段下部泥岩可作为下部孔店组和中生界储层有效盖层;该区广泛发育的沉积相带、断层对油气富集起到了关键因素.对该地
快速色谱仪是一种小型精密在线分析仪器,它在石油、化工等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该色谱仪分析周期短,有助于获得更加丰富的地层油气信息,提高地层分辨能力,而且也有助于指导水平井地质导向.合理使用快速色谱仪,将其调试到最佳工作状态,可以保证所录取的资料快速、真实、准确地反映地层信息.以胜利地质录井公司自主研制的SLSP-2K快速色谱仪为例,分析了SLSP-2K快速色谱仪的设计思路、仪器结构以及色谱最佳
辽东东探区紧临渤东凹陷、庙西凹陷等生油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但受郯庐断裂带走滑活动的影响,构造格局多样,地质情况复杂,对油气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勘探程度较低.为明确辽东东探区的勘探潜力与方向,该文从区域地质资料、储层展布、油源条件、储集条件等多方面对该区馆下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有利地参考依据.
近年来,花古1井区上古生界构造油藏获得较大突破,对上石盒子组奎山段、万山段的岩性特征、孔渗特征及储集空间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其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岩心、扫面电镜、铸体薄片等资料表明,花古1井区上古生界以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孔隙连通性较差,仅在奎山段上部较为发育,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5.854%,平均渗透率为0.6835mD,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集层.奎山段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溶蚀作用较为强烈,是该区
低渗透油藏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原油增储上产的重要支柱.低渗透油藏普遍具有油层埋藏深,岩石致密,孔隙孔道小,渗流能力差,开采技术难度大等特点.本文通过剖析渗流机理、油水两相流特征等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以小集-段六拨低渗透油藏为例阐述了通过应用小井距加密、储层压裂改造、精细注水、小泵深抽以及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等手段有效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实践做法与取得的认识,对低渗透油藏开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以车镇凹陷北带沙河街组三段水下扇为例,应用岩屑、岩心录井,结合分析化验及测井资料等,分析了近岸水下扇砂砾岩物性演化特征差异性及原因,明确了砂砾岩体储集物性和异常高压是控制该区沙三段砂砾岩体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由于沙三段的扇体埋深大,成岩作用强,储集物性普遍偏差,但由于近临油源,成藏动力足,储集物性对扇体成藏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钻探证实:车镇凹陷北带沙河街组三段水下扇碳酸盐砾岩与石英、长石砂岩混层的
针对史南油田梁11断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储层非均质性强造成开发过程中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的问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测井、岩心、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资料,开展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认为:梁11断层沙二段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与三角洲前缘的沉积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垂积作用、前积作用、填积作用以及漫积作用形成的砂体储层非均质性不同.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层间物性及含油性差异大,层内岩性和物性在
裂缝的准确描述和预测是裂缝储层有效开发的关键.大港油田C区中生代潜山油藏受构造应力场影响,同时由于后期新生代的构造断裂运动对中生代地层的改造作用,电阻率较高的硬地层中裂缝普遍发育.本次研究利用FMI成像测井及岩心裂缝观察,分析了裂缝类型、产状、发育密度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蚂蚁追踪裂缝识别.多类多尺度数据的协同应用识别出了多尺度裂缝数据,范围包括厘米级到千米级,并总结了裂缝分布规律.最终认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