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橙色家系F2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研究

来源 :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在贝类的遗传改良中广泛应用。贝类的家系选择是把整个家系作为一个选择单位,根据家系均值大小决定个体的选留,通过家系内连续近交的方式,最终选育出理想的选育系。贝类个体选择也称之为混合选择,是以个体本身表型值为标准,按照一定的选择强度选留群体内优良生长性状个体,通过几代的定向选育,可获得优良性状的选育系。笔者于2007年7月建立了蛤仔30个全同胞家系,得到了存活率最高的橙色家系。本研究拟采用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方法对橙色家系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进一步的遗传改良。
其他文献
在奶牛3号染色体的10-44 cM区间内,有多个报道提示存在影响产奶性状的QTL。但是该区间内标记密度仍较低,个别标记间距甚至超过5 cM。如果进行精细定位和位置候选基因克隆,增加此区段内标记的密度。牛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借助已有信息开发新的遗传标记并对标记在中国荷斯坦牛群中进行遗传学分析,能够为奶牛BTA3上基因精细定位研究奠定标记基础。
我国拥有丰富的优质蛋鸡和肉鸡品种资源。据研究,我国的地方鸡种普遍存在抱性强、产蛋量低,蛋壳强度不够,蛋形、蛋色不均一等问题,但也常常有蛋黄比例高、蛋白浓稠,即单位质量的营养成份较高的优点。目前国内外关于蛋品质性状相关QTL,的研究相对于生长、屠体等而言报道较少。本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建立的褐壳蛋鸡和丝羽乌骨鸡为亲本的产蛋性状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了蛋品质性状QTL的初步定位,发现了与
养羊业而临着很多疾病威胁,如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等,给我国养羊生产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侵害生殖系统,重要的是能够侵害人类健康,诱发人畜共患病。TLRs是进化中比较保守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可特异性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不仅在天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调节获得性免疫,是连接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桥梁。TLR4是TLRs家族成员之一,能够识别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成分中
本研究对鸡pre-microRNA及其侧翼区SNP位点进行了鉴定,利用生物信息技术估计SNP对pre-microRNA二级结构稳定性和microRNA靶基因选择的影响,分析不同区域SNP潜在的功能重要性,为鸡microRNA的进化研究及其功能性SNP位点的鉴定提供参考信息。
本试验则充分利用Genbank的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进行Blast检索,下载牛的CAPN1基因的基因序列、STS序列、EST序列、核酸序列、基因组序列等。利用DNAStar 6.0软件包构建重叠群,进行牛的CAPN1基因的SNPs筛查。然后根据所得的SNPs,利用PCR-RFLP技术或者dCAPS技术,刘筛选的SNPs进行实验室验证。
本研究分析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和低繁殖力品种(特克塞尔和多赛特)47IU多态性,旨在阐明该座位与FecB基因间的连锁关系,为绵羊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野牦牛(Bos grunniens mutus)是我国最珍贵的动物遗传资源之一,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牦牛的起源进化与系统分类地位,至今还没有明确而统一的定论,而野牦牛与家牦牛的起源驯化关系也存在一定的争论。本研究通过测定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mtDNA)全序列,首次对野牦牛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结构、蛋白编码基因序列、rRNA基因序列、tRNA基因序列、D-loop区序列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
本研究采用PCR-RFLP和PCR-SSCP技术分析藏猪HSL基因外显子1和外显子8内的遗传多样性,为该基因功能分析提供依据,也为藏猪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设计特异性荧光标记引物进行PCR扩增,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酶切分析,酶切片段分析表明羊绒制品产生大小为162bp和197bp的DNA片段。羊毛制品产生大小产为64 by和295 by的DNA片段。
MHC在机体免疫应答调控和免疫识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疾病抗性和易感性基因,MHC组成、结构及其与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抗病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绵羊MHC称为OLA,位于绵羊第20号染色体上,OLA-DRB3基因位于OLA-class Ⅱ区DR亚区。由于OLA基因数目和研究方法还不完全,该基因座位等位基因数也在不断增加。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OLA-DRB3基因多态性国内还未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