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产业发展与工业SO2排放的时空耦合效应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4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不仅促进了工业产值规模的增长,也同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对其工业污染排放形成影响。为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对环境污染排放的作用关系及空间差异,本文以工业SO2为对象,以东北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脱钩指数分析了工业产值变化与SO2排放规模变化的动态耦合关系及空间格局,并利用LMDI因素分解法对各地市工业SO2排放变化从规模增长、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三方面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在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工业产值规模的增长对工业SO2排放增长呈现正向驱动;而工业技术的进步和节能减排措施的使用促进了工业SO2排放的降低,而产业结构的作用因区域而异。在环渤海湾地区以及辽源、松原、鹤岗、伊春、七台河、绥化等以木材加工和煤电为核心产业发展的城市,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比重的上升促进了地区工业SO2排放的增加。最后本文根据不同地市工业SO2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和限制因素,针对性的分类型、分区域提出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白俄罗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中白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备受瞩目。中白双方自建交以来,相互贸易关系增长了近百倍,2005-2013的数据显示,中国对白商品贸易呈现贸易顺差趋势,且双方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电子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中白两国在白俄罗斯境内合作建立的中白工业园,不仅
生态资产评估是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关键举措,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进行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生态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德清县实际情况,构建了县级生态资产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了县级生态资产评估的技术路线,探讨了中亚热带地区县级生态资产评估参数的设定.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中亚热带地区的县级生态资产评估,提供重要的技术方法借鉴.结果 表明,德清县的生态资产占GDP的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当代中国的首都,近年来,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屡创新高,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特别是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后,旅游市场空前繁荣,旅游业逐步成为推动北京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结构的转变,旅游发展对于超大规模城市旅游空间优化的要求愈加迫切。在对北京市旅游总收入和游客住宿、购物及餐饮等主要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北京市旅游经济竞
区域双核结构现象最早由陆玉麒于1996年提出,后经不断完善,遂逐步成为一个较为成型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所谓双核结构,是指某个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及其连线组成,由于兼具了中心城市的中心性和门户城市的边缘性,所以是一种具有较高效率的空间结构现象。从形成机理看,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是内外两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所谓内力驱动,即是城市对所在区域的带动力或所在区域对城市的支撑力,这种力量要求城市位
丰富的自然资源未能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反而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一违背经济学常识的现象,就是资源诅咒。本文基于小尺度区域视角,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探讨欠发达资源富集区的资源诅咒效应,分析资源诅咒现象及其传导机制,以期为该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结果 表明:以庆阳为代表的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存在着较强的资源诅咒效应,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未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
产业生态系统作为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形成的复杂系统,资源代谢是其功能运行的重要保障。从代谢角度而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资源代谢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耗竭以及代谢结构的紊乱和失衡,因此,科学评估产业生态系统资源代谢及其环境效应为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及有效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物质流、投入产出分析和生产矩阵分析方法,建立以物质、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作为产业群落、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具有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系统演化特征。产业生态系统时空演化研究是揭示人地关系进而实现人地优化调控的核心理论与重要方法。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区典型产业生态系统为研究案例,通过构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多尺度表征指标体系和演化模型,探析了东北老工业区产业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强度,揭示了产业生态系统演化在不同空间
陆路高速交通的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的可达性水平,“时空压缩效应”愈来愈显著,探究高速交通的可达性时空演变规律对我国交通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沪苏浙皖25个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三角地区1995、2005、2010、2015、2020年的区域可达性的时空演变,结合高速交通可达性提升率和高速交通可达性贡献率,在控制某一交通发展现状的条件下,探讨不同时期高速交通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速交通对长
失范性休闲空间是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的新兴研究领域。本文在简述国外城市失范性休闲空间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国内失范性休闲空间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同时也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空间特征研究、空间形成过程研究和空间影响机制研究等方面。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向应为:关注点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到精神空间,关注空间中的人本因素,重视基于中国国情的失范休闲空间的探讨。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市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口分布的变动,尤其目前随着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人口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各地区人口的再生产、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的面貌受到国家或地区间的自然条件、历史发展过程和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另外人口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助选择流动的方向和方式。因此人口空间格局的形成具有其发展过程,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以市域为研究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