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31”中尺度暴雨天气成因机制探讨

来源 :200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对2005年5月31日~6月1日发生在贵州中部和北部的暴雨天气中的中尺度影响系统进行动力场诊断分析,以此探讨中尺度暴雨发展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西南涡沿切变线出动影响贵州及中尺度辐合线的锋生是此次暴雨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此次暴雨云团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斜压不稳定性是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地形阻挡可 以激发低空涡旋的发展以及中尺度辐合线的锋生;冷空气经四川入黔时,易在锋面冷域上空形成降水雨带。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对2005年云南2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GRAPES模式对于不同性质的强降水过程的模拟结果有差别,对持续性降水过程模拟较好,能模拟出降水的强度和区域分布,但对对流性降水模拟能力较差,模拟的降水较实况偏小。在对常规观测资料进行三维变
本文利用柳州市城市暴雨内涝气象预警系统,对这次内涝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内涝动态监测和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文针对海口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依据有限的样本和排水管理部门长期工作经验分析了海口积涝的成因及预报因子,并研究了其预报方法。开发了海口市城市积涝预报系统,依据该系统可进行多时次的积涝预报和预警,并将结果以图形和文稿形式同时输出,还可以进行多种资料的查询,使气象部门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积涝预报,是积涝灾害服务的重要工作平台。
本文利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低层850 hPa风场和水汽输送以及向外长波辐射等资料探讨了2005年上海梅雨异常特征,并基于降水过程、气团温湿特性以及副高脊线位置的综合考虑,对2005年上海梅雨的起讫日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月到7月中旬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盛行偏东风以及台风活动异常偏少说明赤道地区基本未形成越赤道的西南气流,赤道辐合带偏弱,副高持续偏南,从而导致我国雨带异常偏南;6月热带地区和7月
本文根据贵阳多普勒天气雷达获取的2005年春季贵阳市两次典型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径向速度场、垂直液态水含量和强度场回波资料,结合当日探空、高低空及地面天气形势等资料进行分析,2005年3月28日由经典超级单体引起的强对流天气及4月28日贵阳飑线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均有较好的动力和热力条件,层结均表现出了不稳定特征,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上,"3.28"是一个γ中尺度的经典超级单体,最强回波84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研发的西南地区中尺度集合预报8个集合预报成员结果,分析了7月6日~7月9日期间四川盆地东部出现的一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的成员预报差异。通过分析发现,各集合预报成员的降水输出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和不同的初始场所预报的中尺度热力、动力场的差别是造成这种降水输出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这表明通过改变模式初值和模式物理过程的超级集合预报方案形成集合预报成
本文使用GRAPES模式产品和常规观测资料,分析检验了2005年4个登陆强台风,得到GRAPES模式对于台风移动路径、登陆时间、地点、强度以及降水等方面的预报能力的初步评价。结果显示,GRAPES模式预报的台风路径24 h平均距离误差小于150 km,48 h平均距离误差小于200 km.模式预报台风强度偏弱,原因在于模式的初始场对台风强度的描述远低于实况.强降水分布预报相对较准确,但是存在大暴雨
本文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特征对2005年第10号热带气旋"珊瑚"的移动路径和降水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副高的演变,对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影响很大,副高的增强、减弱是热带气旋发生转向的重要条件;螺旋云带的变化通常能表明热带气旋未来的移动及其强度变化,眉状云带是热带气旋北上的重要特征云系;"珊瑚"在登陆前后西侧云系迅速减弱,以及登陆后加速北上,深圳没有转吹南风,是导致深圳没有出现暴雨
本文运用FY-2C卫星资料和由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多种物理量场,初步分析了2005年8月16日产生天津暴雨到大暴雨的云团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成因。同时,对比分析了15日发生在河北东北部、京津地区的另一个降水较弱、对流天气强的对流云团,找出了它们形成发展中的某些环境条件差异。
本文通过WRF模式对2005年陕西两次秋季区域性暴雨过程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暴雨雨带走向、强降雨中心位置以及强降水出现的时间段等都基本与实况吻合,预报时效可达36~48 h;模式成功地模拟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和风场的演变变化。可以利用该模式对不同类型暴雨进行机理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