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国内问题

来源 :2012年中国心电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fl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中的所见所遇,总结了高危心脏性猝死植入ICD较少的原因,提出了扩大适应证的宣传,借鉴他汀类预防心血管事件、房颤消融、冠脉支架等的宣传经验,针对ICD的特殊性与与其他专业学组(包括冠脉、心衰等)及其他相关普通内科和社区医生进行相互交流,通过相关专业协会等加强此方面的健康普及教育,使大众知晓心脏性猝死及ICD疗法等扩大ICD植入比例的对策。
其他文献
本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的膜时钟和钙时钟对起搏活动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钙时钟和膜时钟协同产生窦房结自律性,两种时钟的功能障碍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时各种异常心电活动的重要机制。
本文从起搏电流与钙时钟间的关系探讨了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指出敲除HCN4不仅可影响窦房结功能,还能引起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If;消除后的超极化所致。这种超极化在某些情况下并不产生什么后果,但对于动作电位为Ca2+Ca依赖的房室结,则可能导致使兴奋向心室传导的Ca2+电流不能激活.
本文探讨了早复极伴不同形态ST段抬高对猝死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指出将早复极J波与ST段抬高形态联合起来判断患者死亡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电图J波伴ST段上斜型抬高提示良胜早复极,而J波伴ST段水平或下斜型抬高提示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死亡的风险增加,临床上应给予充分重视。同时也要认识到,任何心电图标准均无法准确区分良胜和恶性早复极,这方面的研究更待深入。
本文提出将电图应用到心肌梗死的诊断中,研究发现,超急期心电图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将很有可能改写未来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本文分析了起搏患者行MRI的必要性,起搏器置入患者接受MRI检查具有磁控开关紊乱、起搏器电重置的潜在风险,为了实现IPG与MRI兼容从改进IPG、改进起搏技术和MRI方案两方面进行改进。
本文聚焦2011年植入性器械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结果发现对于永久性心房颤动房室结消融后的患者,在减少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方面,CRT要优于传统的右室起搏,同时提出了人体非外科经皮剑突下途径置入心外膜起搏电极的可行性,网络化的多极左室电极以避免膈神经刺激,可置入血管内除颤器等极具了临床应用前景的技术亮点。
本文阐述了CIED感染及移除的定义,有关研究表明,支持在确诊CIED感染后早期和完全的移除手术能改善临床预后,因为虽然移除手术可能在极少数患者出现致命并发症,但移除手术延迟会导致显著增加的死亡率。因此鉴于目前证据,虽然LIED移除术本身可因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但发生率非常低,而CIED感染后尽早完全移除可以改善整体预后。
本文对心脏性猝死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心肌梗死后早期心脏性猝死的预防现状,指出到目前为止,心肌梗死后早期合并心功能减低患者猝死的预防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循证证据显示ICD不能带来明显临床获益,指南也不推荐这类患者置入ICD,家中自备AED也未能挽救大多数患者的性命,期待背心式心脏除颤器可以带来一定的效果。在进一步临床研究结果和指南改变之前,目前对于这类患者,应该更主要关注心功能的改善和缺血事件
本文对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放电进行了概述,探讨了ICD放电的危害,总结了不适当放电的原因,指出不适当治疗是ICD置入后的主要并发症,是导致ICD患者再住院最主要的原因。不适当治疗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①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并引起了心理问题;②导致ICD电池提前耗竭;③有些不适当治疗会加速并恶化心律失常;④反复电击损伤心肌并使心功能恶化:因此,发生ICD不适当治疗应尽快找出原因,消除各种诱发因素,调
本文对ICD放电后的管理进行了研究,对紧急管理、长期管理、药物管理等管理类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ICD术后放电的管理,首先要关注患者的整体情况,血流动力学等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需要对器械放电进行鉴别,尤其是反复电击者需紧急完成。恰当电击治疗要明确发生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或优化ICD治疗;如为不恰当治疗,明确原因最为重要,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常辅助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理干预等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