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基因分型

来源 :第七届全国诊断病理暨肿瘤治疗相关的病理指标检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fltoe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1998年以后确立的新病种;此前,大多数GIST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1983年Mazur和Clark首次应用胃肠道间质瘤(GIST)名称,因为当时考虑平滑肌瘤的病例,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未找到平滑肌的分化,同时免疫组织化学也未见平滑肌的标志物.当时提出的GIST实际上是一种无任何特有标志物的肿瘤.直至1998年,Hirota和他的同事发现胃肠道间质瘤表达KIT蛋白(CD117),CD117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并证实KIT蛋白表达,是由c-kit原癌基因发生了功能获得性突变所致.c-kit原癌基因定位4q11-12,编码KIT蛋白(145 000,干细胞因子受体),属酪氨酸激酶家族.所谓c-kit基因获得性突变,是指基因异常导致受体功能异常,在无配体(干细胞因子)结合的情况下,c-kit编码的KIT蛋白仍然能保持持续的自身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从而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改变正常的增生/凋亡等过程,促进肿瘤的发生.这一设想随后经许多研究者所证实.1998年以后,GIST具有了自身的特定的标志物KIT蛋白.与胃肠道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以及许旺瘤明确区分开,并成为胃肠道间质发生的最常见肿瘤.与此同时,研究者陆续揭示c-kit基因的突变位点,见于第11、9、13和17外显子.其中第11外显子最常见.大多数GIST在基因水平上检测到上述4个外显子其中之一的突变点.GIST病种的确立是建立在疾病分子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研究基础上,反映当代实体瘤研究的典型模式.2003年Heinrich等又发现部分GIST存在有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基因突变.PDGFRA基因编码另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PDGFRA基因突变见于CD117阴性,无c-kit基因突变病例,本文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基因分型。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软弹性免处理胶辊的使用特性,通过在粗纱机上的应用情况及进行的相关实验对比,总结出在纺纱过程中软弹性免处理胶辊在粗纱机上使用的可行性.
本文主要对68°软胶辊在精梳、粗纱机上的试用进行了分析,通过试纺对比,确定精、粗软胶辊在纺纯棉、涤棉混纺高支纱时结合细纱软胶辊的应用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并全面推广.
本文综述了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变化规律和源解析方面的研究成果.共引文献31篇.
本文通过在某市大气国控点采集PM10样品,测量多环芳烃的浓度,利用特征比值法和因子分析/多元逐步回归(FA/MR),判断其来源及各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某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
本文利用西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沙尘暴气象要素资料和兰州市环境监测日均气溶胶浓度资料,统计分析了甘肃河西沙尘暴日与兰州市各气溶胶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河西沙尘
[本刊讯]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年会于2009年4月21~2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召开.会议由我会与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
表皮生长因子(EGFR或HER)分子是一种细胞膜结合蛋白,其家族由四种不同的受体组成:HER1(erbB-1或EGFR)、HER2(erbB-2)、HER3(erbB-3)和HER4(erbB-4).每个无突变的HER分子由三
会议
准确的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疾病、疾病预后判断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的基础.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和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病理诊断中包含着病
会议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IN)是非常常见的疾病,典型的病例一般诊断无困难,但很多病变在形态上很像CIN,尤其是与CIN Ⅲ,故易导致误诊、误治,因此有必要对有关病变加以重视.要诊断
会议
本文探讨皮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一、皮肤发生学及组织学二、皮肤原发性恶性肿瘤与转移癌的鉴别要点,三、皮肤上皮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要点,四、皮肤上皮性肿瘤的分类诊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