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环形RNA分子研究

来源 :2015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形RNA是一类丰富的、稳定的、保守的非编码RNA分子,与线性RNA不同,它不具有5末端帽子和3末端ploy(A)尾巴、并以共价键形成环状结构.为了更加系统和全面地研究环形RNA分子,收集了已公开发表文献的以及实验室在脑胶质瘤RNA-Seq数据中检测出的环形RNA数据集,共整理得32,914条人类外显子来源的环形RNA.文中对整理的数据集做了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研究环形RNA的基因组特征.此外为研究环形RNA潜在的编码蛋白能力,预测了环形RNA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最后,将环形RNA数据集及其基因组特征、编码蛋白潜能整理,构建了人类环形RNA数据库.环形RNA分子的基因组特征和功能等的进一步分析,将为人们理解生命活动的复杂性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人造血管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护理特点及要求,以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对置管溶栓治疗16例上肢人造血管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经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能增强患者对置管溶栓期间卧床制动等不适的耐受,保证持续溶栓和腔内血管成形术的顺利实施.
会议
目的:探讨介入法在难置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2例直接穿刺置管困难、在DSA下运用顺行浅静脉造影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的患者,置管前宣教、物品与器械准备、穿刺血管的评估、置管过程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及出院宣教.
会议
本文采用了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工艺制备出微电极阵列(MEA),基于电化学沉积法在微电极阵列表面修饰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硫堇复合膜,结合壳聚糖固定抗体蛋白并用BSA对电极表面可能的非特异性位点进行封闭.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硫堇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的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硫堇复合膜在微电极表面分
本论文基于种子点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青年组和老年组在默认网络(default modenetwork,DMN)内部功能连接的差异.种子点选取后扣带回(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的研究结论表明脑功能老化主要导致内侧前额叶—后扣带回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减弱,此外后扣带回和额上回、左角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同样显著减弱,这表明脑功能老化主要影响PCC的功能连接,这可能是由于PCC
本文旨在探索两种动态肌疲劳协议(30%MLF负载)下的上肢肌疲劳特性.首先以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幅值均方值(RMS)和复杂度参数(LZC)对比分析脑瘫患儿与同龄健康儿童的疲劳特性差异.发现脑瘫患儿较健康儿童更易产生肌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来补充疲劳过程中的损耗,且脑瘫患儿的神经
为了研究脑疾病功能网络所具有的节点特性,本文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分析.文中以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网络为研究对象,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构建大脑功能网络,利用节点度、集聚系数、平均距离分析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网络的节点特性.在研究脑功能网络节点的特性上,引入活跃度的概念,通过脑功能网络节点活跃度研究节点的活
目的:研究颞叶(Temporal Lobe,TL)癫痫病人发作间期静息态或棘波存在情况下MEG脑网络的特点,寻求一种癫痫定侧的生物学标记.方法:将癫痫病人通过偶极子源定位法,并根据后期术前颅内记录确定的病灶侧,分成右侧组(癫痫病灶在右颞)和左侧组,分别用虚部相干和相关系数两种方法做delta波MEG源空间脑网络图,比较脑网络图的颞叶节点平均度.结果:基于虚部相干的MEG脑网络图中,可用颞叶的平均节
本文应用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方法实现对帕金森状态的功能建模.将基底核回路作为建模对象,通过将非线性自回归的思想引入到传统的二阶Volterra模型,量化输入电刺激信号与基底核输出到丘脑核团的突触电流间的关系.带有自回归的Volterra模型能够复现生理数据中的输入-输出映射关系,并且能够成功预测其它类型输入信号的响应,精度高达96%.该方法成功地将实验数据与帕金森状态相结合,是对帕金森状态的数据驱动建
老年性痴呆(也称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带来严重的社会负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尤其是遗忘型MCI(aMCI),发展成为AD的可能性极高(年转化率10-15%).对aMCI患者进行早期检测、干预和控制有望降低其转化为AD的比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着眼于此,本研究基于大脑的核磁共振成像数据(包括T1结构相数据、功能磁共振(fMR
针对传统经颅多普勒由于采用大规模模拟电路,造成整个系统体积大,功耗大,以及由于模拟器件的不稳定性导致的整个系统灵敏度低,准确性差,深度信息和系统信噪比不够设计出了一种结合编码激励技术的全数字编码激励经颅多普勒系统,从而减小系统体积,获得全深度血流信息和更好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以检测两条上下并行紧贴血管仿体实验为例,采用4周期基础码调制的11位Barker码编码激励方法,介绍了全数字编码激励经颅多普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