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地区C60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应用

来源 :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混凝土情报网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兰州红楼时代广场工程特点及兰州地区原材料实际情况采用单掺矿渣粉和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提高C60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扩展度,保证混凝土经时损失,同时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黏稠度.配制成功的C60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和耐久性,在兰州红楼时代广场工程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三山五园的建设是清代在北京城市史上最值得称道的大手笔,在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巅峰的同时,也在紫禁城之外营造了另一个政务中心.本文分析清代三山五园的建设和管理对海淀区域发展的影响。围绕着皇家园林出现的建设用地、水陆交通、水源整治、驻军分布、人口增长、经济生活、社会状况等问题,对海淀的区域发展和社会面貌产生了多种影响.海淀一带的兴衰与皇家园林的命运密切关联,不失为国家政治力量左右城乡发展过程的生动典型.
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中,三山五园遭到了劫掠和破坏,这是三山五园发展历史上一个阶段性的标志.在此以前,西方人也已经开始对三山五园中的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等有所记录和认识.王致诚等耶稣会士以及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成员留下的有关圆明园的记录在学术界较为知名,但除此以外,学界对鸦片战争以前西方人有关畅春园和清漪园的记载了解不多,就此做一些补充,力图梳理出三山五园在西方人文献和影像中最初出现的情况和发展脉络.
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独具特色的对象——圆明园遗址,凭借其多重身份、多样价值,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围绕圆明园的研究已持续了近100年,取得了大量丰硕成果.本文将对圆明园遗址研究的价值、研究历程和现存问题进行总结与回顾,并提出希望和建议,以期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对于三山五园而言,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底蕴毋庸置疑,而今天,作为北京乃至全国最大规模的皇家园林遗址,圆明园遗址面临的保护问题也最具特色,因
巴夏礼事件在火烧圆明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事件可以被看作英军火烧圆明园的"催化剂".在《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中关于人质数量的记载相互之间存在冲突,主要是法军被俘人员数量存在争议.本文以《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的史料为基础,通过列举与分析的方法,依次确定法军第一批被释放的五名人质、被送回的六具遇难者尸体和一名失踪的遇难者,并通过对各书中对法军被俘人质总数的记载推断出第六位生还者的存在.对于存在疑问
康熙二十六年,裕亲王福全赐园建成,康熙帝赐名尊辉园,为清代绮春园最早之前身。记录了自康熙二十六年至同治十二年期间,绮春园的史事年表。
建于北京西郊的畅春园,不仅是清代君主康熙皇帝日常生活的主要居所,亦为其处理王朝行政事务,享有社会文化空间的重要场所.据清人吴振棫称,"计一岁之中(康熙帝)幸热河者半,驻畅春者又三之二."这座离宫御苑的一草一木,一殿一阁,均浸染了康熙帝具有个性色彩的生活理想、政治理念以及文化诉求,笔者拟以畅春园为中心,从上述三方面深入探讨康熙皇帝的"园林观".所谓"园林观",本文特用以宏观考察康熙帝在畅春园的营建以
本文以分析耕织文化的形成和农业景观的产生为前提,从解读清代皇家园林中"耕织文化"、"田园风光"最为典型的颐和园和圆明园入手,以历史图文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在立意、布局等方面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从中剖析耕织文化和农学思想映射下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意向,学习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农耕思维和园林表现手法,并探讨其所表现出的皇权思想和皇家气派,以及其中体现的重农思想.从而有利于挖掘清代皇家园林的历史内涵,为
主要介绍成都市高新西区"龙湖时代天街"项目浇筑地下室底板,泵管换算长度为324m加布料机管的C30P6纤维微膨混凝土,完成此次长距离泵管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要点及泌水、离析、抓底或板结等常见问题的处理.
在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理念的指引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对人工砂石料的认识不仅仅限于满足混凝土强度和生产需求,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能耗、减少污染、提高品质、追求卓越,真正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为高性能、高耐久性混凝土在贵州省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条件,从而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其工艺为毛料预脱泥、成品高压水冲洗及水槽淘洗,彻底除去砂石中的泥。圆锥破碎腔型优化,使
石粉作为矿物掺和料加入到混凝土中,不仅可以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而且还可以解决日益紧缺的粉煤灰问题,降低了混凝土生产成本,对混凝土企业的降本节耗具有推动作用.从试验得知,一定细度、泥含量低的石粉具有减水效果和滚珠效应,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帮助,并且可以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