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科研人员的科学与艺术融合学习平台

来源 :2018年(第五届)科学与艺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2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科研人员的有效终身学习,关系到科技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能够全方位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方法,从艺术的视角研发科研学习平台,提供恰当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课程资源.科研人员的反馈说明,科研与艺术融合的学习平台符合科研人员的终身学习需求.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发展中的关注重点,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生态保护教育发挥着格外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教育形
佛教入渐是中国文化有效吸取异域资源,打破过去相对封闭和单一的历史传承,走向更具世界人文格局的开始.对于中印文化交接,学界以往从佛教被误读为"黄老方术"进行阐释,忽略佛
传统中国的建筑在长达3000多年的体系叙事中,扮演的核心价值是其社会伦理的教化功能.传统建筑外化的"物态"象征实施感官上的伦理呼应,从而使建筑中隐喻的秩序守则与凡俗生活
艺术学理论学科中应有比较艺术学的位置,其核心思维在于对话性.在比较艺术学的跨学科和跨文化两种研究方法中始终贯彻对话性思维,有助于让多学科和异质文化在其中保持各自张
本文介绍了《论衡·乱龙篇》中关于设土龙以招云雨的故事,围绕这个故事谈当时人们对待艺术的想法.在土龙求雨中,可以看到非常符合弗雷泽标准的巫术,同时又看到以桓谭为代表的
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科学领域的一个新的实践,将为博物馆的研究、传播等各个方面带来新的机遇,董其昌数字人文项目是上海博物馆首次在业界这方面的积极探索.首先,它以明代著名书
本文密切结合科学与艺术融合及生态保护的主题,从故宫博物院内448棵古树的影像采集与整理角度入手,探讨古树影像拍摄技术与方法在不可移动文物遗产监测中的具体应用,从对古树
在当代多元文化语境下,世界各种文化形态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同时又处于交融互补和同时共存的状态,"和而不同"则是多元文化中异质文化的整合目标.在"全球化"拓展的空间里,"跨
在Web2.0时代突出的是互动,突出的是"以人为本"、以"用户主导",这与博物馆"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服务前提和工作原则不谋而合.博物馆要为公众提供文化休闲服务,让
从古至今,乐舞不分家.同为时间艺术的舞蹈与音乐,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的合理运用能使舞蹈作品更加灵动传神、锦上添花.选择恰当的音乐,既能加强舞蹈表演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