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嬗变与传承从记叙文到纪录片

来源 :“中国影视现状与新媒体发展”学术论坛暨“互联网+”时代的影视创新发展青年学子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st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记叙文到纪录片,艺术的形式发生了嬗变,纪录片在艺术形式、艺术载体、艺术特点、艺术效果等方面,均产生了诸多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但与此同时,纪录片也传承了记叙文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艺术特点、艺术功能等,保证了它的独特性,巩固了它无法取代的地位.事实上,纪录片必须将嬗变与传承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向前迈进.二者的统一和两种艺术的互鉴成就了“纪录片”这一强势的电影类型,但仍要注意坚守其真实性的底线,追求其纯粹性的艺术.今后的纪录片,要继续朝着“真而美”的方向,不断传承,继续嬗变,在嬗变与传承中向前发展,走向辉煌.
其他文献
纵观中国绘画色彩表现的历史,丰富多彩的风貌原本就是其特色,有"绚丽之极"之类型,也有"质朴素净"之类型,甚至还有"狂草写意"之形态等等.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审美评价悄
人类生活因受到自然环境、种族遗传、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由此逐渐形成了各尽其趣的地域文化.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进,
本文基于服饰军事学理论,深入探讨了色彩在中国传统戎装视觉形态中发挥的纵向标示、横向标示、敌我标示以及纪念等特殊功能,以发掘中国传统戎装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军
自古以来在日本宗教建筑中,佛寺和神社建筑多在外部施以红色涂装.提到日本的红色神社建筑,人们常常以为它们自古即使用铅丹作为颜料,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文通过考察名为"铅丹
"胡粉"作为中古文书中常出现的物品,不论从文书研究或科技考古角度,均有大量成果.本文从文献出发,基于现有科技考古成果,再次对"胡粉"颜料进行考辨,并对俄藏敦煌文献DX.1462
在今天的语境下,新媒体成为艺术家艺术创作的重要方式,对当代艺术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艺术创作的观念、观看的方式、作品的读解等.同时又因为当代艺术观念的转变,使得影像艺
本文所探讨的两件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与《丽人行》,从画面中人物丰腴体态、劲挺的线描和浓丽的设色,与敦煌藏经洞的唐时期纸绢绘画《引路菩萨》(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
本文通过画面细节考察及与其他青绿山水的图像比较,分析《千里江山图》卷的色彩语言结构.指出笔墨勾皴与重色积染构成该图的笔色结构,具体为:皴法+赭石+石绿+石青+色上画,以
口语传播学源于西方,也是传播学诞生的重要源头.但是随着传播学的发展,口语二字逐渐消失,被传播学所取代.1992年,口语传播学被引入台湾,近10几年来,随着两岸学术交流的频繁,
在戏曲漫长的孕育期,色彩作为视觉符号活跃在各类扮饰表演的角色造型中,并随着扮演者地位的变化及戏剧形态的演进,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及选择范畴.从先秦巫傩扮饰中所展现出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