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总结导师周慎教授从"五脏相关"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经验.周慎教授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涉五脏、以肝为主,五脏之病皆可致眩,非独肝也.提出在疏肝、柔肝、养肝、清肝、平肝的基础上,依据病机选用宣肺、健脾、养心、滋肾等法,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与借鉴.
【机 构】
: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长沙 410208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长沙 410006
【出 处】
:
2015眩晕中西医诊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年会、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导师周慎教授从"五脏相关"论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经验.周慎教授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涉五脏、以肝为主,五脏之病皆可致眩,非独肝也.提出在疏肝、柔肝、养肝、清肝、平肝的基础上,依据病机选用宣肺、健脾、养心、滋肾等法,疗效显著,值得学习与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女大学生、研究生原发性痛经常见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型,探讨女大学生、研究生原发性痛经易感体质与中医证型特点及二者的关系.结果:通过临床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研究生原发性痛经的易感体质为阳虚质、气郁质,中医证型分布以寒凝血瘀证频数最多,其次为气滞血瘀证;阳虚体质的证型多表现为寒凝血瘀证,气郁体质的其证型以气滞血瘀证为主.结论:女大学生、研究生原发性痛经的发病与体质类型密切相关,阳虚质、气郁质
目的:观察中药滋肾养心补血汤对肾亏血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肾亏血虚DO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滋肾养心补血汤)、中药对照组(坤泰胶囊)、西药对照组(芬吗通),每组各50例,观察三组治疗后妊娠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疗效,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FSH/LH)、抗苗勒氏激素(AMH)、抑制素B(INHB)的水平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532例功血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总结归纳功血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功血证候分布以阴虚血热证多见(占19.2%),依次为气滞血瘀者、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两虚、肝郁化热、脾虚、肾虚血瘀、气血两虚兼血瘀、气阴两虚、湿热.功血证候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内热(实热、虚热)、血瘀、气滞、血虚、阳虚、内湿.功血
目的:观察温肾健脾法在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月经稀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共收治7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月经稀发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应用优甲乐治疗,观察组加用温肾健脾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T3、FT4、TSH水平、月经周期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月经周期为(28.6±0.8)天,对照组为(36.2±1.3)天,对比差异显著(P<
目的:以即时止痛为主要疗效指标,探讨温经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冲击组、中药常规+穴位按压组、西药组各30例,分别通过香延止痛方配方颗粒冲击给药、香延止痛方配方颗粒常规给药+穴位按压和布洛芬治疗,连续三个月经周期,停药后随访一个月经周期,观察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中药冲击与中药+穴位按压两组均能明显缩短患者腹痛时间、缓解伴随症状
调查研究916例不孕症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研究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0月到2013年7月3年多时间不孕症患者中自愿参加孕育文化内观学堂的35期916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学习前先进行心理测评,心理测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S).采用Visual Foxpro软件建库,用Spss17.0软件处理分析.结果:被调查者中存在焦虑状态的占46.70%,抑
韩氏妇科充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注重疾病发生与发展、治疗与转归的整体联系,采用"异病同治"的理论,古方今用,以方统证,应用固阴煎"专主肝肾"之特点,并结合所创"肝肾学说",灵活加减,丰富了现代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特色.
薏附夏枯散为《金贵要略》,原方用治素体虚阻,淤热温毒互结腐败成脓所致肿痛.方之重用甘寒之薏苡仁,利湿泄热排脓;佐以苦寒之白花夏枯草、败酱、冬葵子、木鳖子(去皮)清热解毒破瘀;轻用辛热附子振奋阳气、温经散寒止痛.本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相互相成.临床用治慢性反复发作性腹痛疗效卓著.肠痈囊肿之痛为痛,其代醋甲错瘀斑……薏苡附子夏枯草散重之故需用于顽固静脉曲张异常下肢较多面部黄褐斑要量多少经合理定量疗效
肝风入络,窍络失和是高血压眩晕的常见病机.基于肝风的性质、致病特点及络病理论,阐述肝风入络的机理,从而认识高血压眩晕的病机以及病程进展,以促进临床防治.
目的:探讨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老年PCI性单发性眩晕(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益气定眩饮组及强力定眩片组.每组30例,治疗周期为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TC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益气定眩饮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及强力定眩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