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护产厅日记》对朝鲜王室关于分娩的医学处置以及医学哲学的考察

来源 :第四届中韩传统医学基础理论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f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产厅日记》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了朝鲜王室子女的出生过程,对于研究朝鲜王朝后期针对临产,分娩,产后和新生儿症状等所实施的医学处置以及产房布置,分娩礼仪等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产前主要通过医官的定期问诊来促进医护关系的形成并保证产妇的安定,医官主要通过对医女的诊察所见进行判断来开具处方.所记载处方中,临产时善用佛手散和人参茶,产后淤血症常用加味芎归汤,而产后调理则主要使用和饭藿汤进行食治.新生儿急救尤其善用牛黄,有时亦根据其症状让乳母服药,但也有关于早产儿患青色症(cyanosis)夭折的记载.关于产房布置以及悬草,卷草祭等相关礼仪的记载体现了当时认为分娩是"与上天直接进行交流的仪式",必须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天癸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顺利运行的医学哲学.
其他文献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中医典籍之一.它不但是中医医疗理论的奠基之作,更是中医养生理论的启蒙之书.其众多精妙的养生理论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即使在现代,也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其强调春季精神调理和饮食摄养、夏季起居安排以及春夏养阳,这样才能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变化,充分生发自身阳气,不使其不及,又适当宜泄,不使其太过。
文章以几则神话故事开篇,阐述了古代人们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的思想,为此苦炼仙丹,虽然无果,但却为药物化学的产生开创了先河。虽然长生不死可望而不可及,但长命百岁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关于长寿话题,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有文献记载,到了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稽康,崇尚老庄,信奉养生,关注生命质量,著有《养生论》,论述了修性保神和服食养身两种关联的方法,系统地提出了“导养得理可寿”的养生思想。到了宋代我国进入科技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和精神体现,是医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以文化建设激励员工锐意进取,展示医院整体形象和引领医院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医院文化建设必须适应变革,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创新和发展,给医院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医廉是一个地区的医务机构的廉政作风和医务工作者的廉政思想.本文从医务工作者的医廉行为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关系入手,分析、解读医廉与中医院文化建设的哲学根源,弘扬中医的时代精神,提倡医廉者心正,心正则医正,医正则院风正、医廉者心清,心清则医清,医清则院清两个观点,为我国中医院文化建设和中医廉文化建设做贡献。
中医学史上,医者"以药为号"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名号"不仅体现了这些名医对相应药物有着独到的见解,也反映了其个人鲜明的学术特色,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精湛医术.此一现象是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
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文化育人"的思考,用发展创新的中医文化培育高素质的中医药技能型人才,是摆在中医药院校面前的新课题.加强中医文化学科建设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满足社会基层对中医药专门人才的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文就中医文化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对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作参考.
医家传说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民间文学中最常用的口头叙事文学形式,扁鹊的传说作为医家传说,其传播之广远,影响之广泛都具有典型性,文章以扁鹊的传说为例,探析影响民间传说产生、流传、变异的因素,其中发现:尽管影响民间传说的细微因素林林总总,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创作者是主体因素,人们的需求是内在动因,而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则是背景因素。充分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传说发
中医药博物馆作为中医药文化教育宣传机构,是宣传、繁荣、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基地.建设中医药文化宣教志愿队伍,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拓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渠道,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建设中医药文化宣教志愿队伍建设的实践成果,交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教工作的经验和建设志愿者队伍的体会.通过建设博物馆解说队、岐黄科普会、大学生宣传志愿队伍,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
中医药学科优势是坚持与传播的主要文化内容,不论教学、传承、对外交流、科学普及,不明学科优势,实际上是机会放弃与优势丧失.本文从学科目标优势、对象优势、模式优势、模型优势、手段优势、规范优势阐述中医药学科穿越时空而不朽的缘由.为中医药学科教学、传承、对外交流奠定基础.
作者认为,"天人合一"思想有自然本体的人体与自然和谐统一与伦理本位的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和谐统一两层含义.本文从生成、构成、规律性认知三个方面,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本体意义,即天地合气生人、人与天地自然同体同构、人与天地自然存在通应关系,并对儒、道、理学、医各家各派的思想作了比较,强调中医学参与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和完善,其在生成、构成与规律性认知上的深刻把握和独特创新,是其他各家难以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