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转子电机综述

来源 :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市电工技术学会第十二届(2016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eng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心转子电机是最早研究和应用的电机,但其效率和功率因数低而被叠片转子电机所取代.随着功率变换器和高速机械技术的发展,叠片转子结构电机难以克服机械强度低的缺陷,实心转子电机具有机械性能好且适合高速运行的优势凸现.本文综述了实心转子电机的结构、等效电路与参数计算,转子材料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和典型工程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滚动的动态经济调度问题的分布式计算求解算法,该算法基于一致性的分布式原始对偶摄动方法,利用局部通信估计整体信息,实现了包含储能装置时间相关性的动态经济调度问题完全分布式求解方案.该算法仅要求局部通信的邻接矩阵具有随机性,而不是较为严苛的双随机性质,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基于微网运行的实际数据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具有较好的精度,满足微网运行的收敛速度以及参数选择较为容易的特点.
互联网在安全管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探索"互联网+"安全管控工作方法,运用线上线下平台,形成重点突出、全过程管控的科学安全管控手段,加强施工现场、应急抢修等各条线的安全风险管控.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电网企业常抓不懈的工作.如何在传统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效率和准确性成为电力施工企业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使配电网供电能力的评估变得更加复杂.本文主要研究DG并网后对配电网供电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指标,并用以评估含DG的配电网供电能力.通过算例,对不同类型、不同位置、不同容量的DG接入后供电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为以后DG接入配电网的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由于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对调度员处理事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调度员业务能力的重要培训工具DTS系统,其真实性与准确性是非常关键的.为提高DTS系统的性能,在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基础平台D5000上,构架了全业务仿真平台.通过更新数据库架构、模型数据同步方式以及仿真启动方式,增加了负荷曲线仿真、AGC仿真和动态ACE仿真等核心功能模块.在DTS系统中对曾发生的电网事故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将仿真结果
配电网络结构日益复杂化以及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配电网供电路径优化的难题,传统配电网重构方法很难满足其快速性要求.针对风机、光伏出力的波动性,在构造的概率场景模型基础上,基于时间尺度进行出力分割,并利用无重复生成树策略对复杂搜索空间进行简化,避免重复性辐射型校验,减少解空间的冗余度,采取改进的编码策略以及应用改进的教学优化算法对重构模型进行求解,提高搜索的速度和全局寻优能力.算例
针对励磁系统建模普遍采用的离线试验法存在参数滞后及无法完全反映动态特性的问题,论文提出利用励磁系统同步智能组件技术并结合粒子群优化辨识算法,进行励磁模型参数在线辨识.文中首先介绍了发电机励磁系统智能组件的概念及其实现其参数辨识原理,然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了励磁系统参数辨识的实现步骤和流程图,最后应用实测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验证,并将算例辨识结果作为仿真模型的设定值,对比了5%阶跃响应条件下的现场
随着社会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能源管理系统(EMS)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节能要求的提高使得一般的能源管理系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能源管理系统结合互联网技术,可使系统性能大大提升。该系统采用B/S结构设计,由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通信层组成,可实现实时监控、数据查询、分析诊断、能源报表等功能。该系统可有效地提高节能效果,并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远程监测是将采集、计算机、现代网络通信等多项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产物.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检测也得到了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电动汽车驱动装置互联网远程检测系统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文中内容对促进电动汽车驱动装置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
为解决正弦脉宽调制SPWM电压源逆变器在低频和轻载时死区效应所导致的相电压、相电流畸变和转矩脉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在线自校正死区补偿策略.该策略考虑了死区时间、功率器件管压降、开通时间、关断时间等对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影响,而且对直流母线电压和载波频率的波动进行了自校正在线计算补偿.最后,对输出电流进行了死区补偿前和补偿后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补偿的效果.
简要述及了自并励励磁系统整流桥均流功能实现的多种方式,主要介绍ABB UN5000型自并励励磁系统所采用的数字式动态自动均流技术,包括均流控制原理,主要信号处理以及控制算法模型等,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均流试验的试验步骤,以及对步骤中的关键环节、参数做简单说明,以便能充分发挥出ABB UN5000系统的动态自动均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