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种养模式的环境及经济效能研究

来源 :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q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农综合种养模式作为一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该系统设计采用稻鱼共作的模式,在稻田中同期进行种稻和养鱼,同时收获。主要设计区域包括水渠、主沟、鱼道、排水口及投饲点。系统共分为3个区域,每个区域采用不同的品种搭配方式,其中A区、B区、C区的示范面积分别为13亩,12亩及13亩。水稻品种为“虾蟹丰1号”及“南粳46”,养殖品种为“太湖一号”青虾、沙塘鳢及红罗非。目前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水体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及差异性研究、水体及底泥微生物指标的时空差异性分析、水体中C、N的循环通路的研究、水稻及养殖生物产量、效益的对比分析。对种养环境及经济效能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其他文献
根据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南海随机采集的鸢乌贼样本3462尾,比较其年际生物学特征的差异.鸢乌贼样本胴长范围为3~2190 mm,体质量范围为41~334 g,雄性与雌性之比范围为0.07~1.13,未成熟与成熟样本的比率范围为0.21~1.63.2010、2012、2013年采用灯光罩网采集的鸢乌贼样本的胴长和体质量分布趋势一致,但201 1年采用鱿钓采集的鸢乌贼样本的胴长和体质量分布趋
为了找出适宜的秋冬季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栖息地指数模型,本论文根据2003-2009年5-9月智利竹筴鱼的商业捕捞数据,结合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SSH)),分别以作业次数和CPUE为基础,采用外包络法建立SST、SSH的适应性指数(SI),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计算其栖息地指数,选择合适的模型后
本研究根据中国鱿钓组于2010年5~11月在北太平洋采集的柔鱼样本,利用角质颚形态特征对两个柔鱼群体进行了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两个群体(分雌性、雄性和整体)的角质颚外部形态基本都存在极显著差异(除雄性的UWL、LCL、LRL和LRW).比较胴长与角质颚12项形态参数的关系发现,东部群体中角质颚的UCL、ULWL、LLWL和LWL拟合最好;西部群体中UHL、ULWL、LCL、LLWL拟合最好.利用
中尺度海洋锋及涡旋均是重要的中尺度海洋环境特征。中尺度海洋锋及涡旋的提取及其时空分布、变化的研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渔业资源评估、渔情预报等都有重要意义。遥感数据具有优良的连续性、同步性,因此遥感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中尺度海洋锋及涡旋提取的研究中。本文对利用遥感数据进行中尺度海洋锋面提取的梯度法、Canny算法、小波分析法和基于引力模型法,以及涡旋的提取的OW法、WA法、无阈值等值线法和HD法进行总
根据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我国远洋延绳钓渔船在太平洋海域(145°-180°W,10°S-15°N)的三个采样区域采集的样本,分析了来自中部太平洋三个采样点的78个个体的序列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结果 显示,697bp片段中发现了3个变异位点,78个个体出现4个单倍型.序列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78个个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9348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0995.分子方
本文主要研究了缢江蓠对退化海藻场的修复过程,在对流沙湾海域生态修复项目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流沙湾水质测定结果。在修复初期采用苗绳夹苗与海底底播网片覆盖的方法引入优质苗体,至缢江蓠生长至成熟时期,释放生殖细胞,苗绳和网片又能为生殖孢子提供适宜的附着位点,直至附着孢子发育为性成熟个体,形成世代交替。能够在部分退化藻场扩大缢江蓠种群或在完全退化的藻场重新建立稳定的缢江蓠种群,实现江蓠属海藻场的生态修复
本文分析了采集于北太平洋海域的35尾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角质颚的微结构,并对其生长纹的周期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上颚喙部截面由头盖和脊突两部分组成,周期性的生带明显,每条生长带由明、暗相间的两条生长纹组成.头盖部的生长纹明显比脊突部的清晰,两者交汇于内轴成“<”形.喙部顶端以及后端常有明显的标记轮,其形成与个体发育期的特殊事件以及外界的突发事件有关.角质颚生长
根据2014年5月在厦门白哈礁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及对照海域开展的本底调查所获的渔业资源资料,对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和对照区渔业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调查共鉴定出渔业生物23种,其中笼壶作业12种,刺网作业20种,渔获种类均以蟹类为主.笼壶作业平均生物量为16.34g/ (h·10笼),刺网作业平均生物量为37.00g/ (h·片).综合笼壶作业和刺网作业的调查结果,拟
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需要以翔实丰富的调查或渔业数据为基础,而现有的大多数种类存在着渔获量、基础生物学、有效捕捞努力量等数据的缺失,因此并不适合采用数据需求较高的模型进行评估和管理.本研究以东海区小黄鱼为例,根据渔获量、自然死亡、消耗率、生物学参数、开捕体长等数据,采用34种有限数据评估方法分析了小黄鱼的总允许捕捞渔获量(TAC).结果 表明:基于DepF、YPR、DBSRA4010等9种方法的T
根据2014年8月(夏季)、10月(秋季)以及2015年1月(冬季)、5月(春季)在黄海南部产卵场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以及鱼卵调查,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对该海域的渔获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表明:共捕获鱼类74种,隶属于10目,41科,64属,该海域鱼类生态类型主要由暖温种、暖水种组成.优势种季节更替现象明显,其中春季主要优势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