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分段注射法优化肺动脉CTA造影剂剂量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defend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肺动脉栓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技术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急危重患者的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检查速度快、创伤小、确诊率高的优势.本文通过对50例肺栓塞患者病例分析,研究如何优化肺动脉CTA造影剂注射量以及延迟时间.选取我院年月到5月的50例肺动脉CTA检查患者,纳入标准为体质量指数BMI为20~25kg/㎡,无心功能异常患者.使用Philips 256iCT在气管分叉上1cm层面下检测上腔静脉,采用自动触发技术触发阈值为150HU,触发延迟为8~9秒.用分段注射造影剂,右肘静脉以1.5ml/s的速率高压团注碘海醇(350mgI/ml),注射量为:10ml紧接以5.0ml/s速率注射碘海醇(350mgI/ml)20ml,最后以5.0ml/s速率注射30ml生理盐水(用以增加靶血管对比剂浓度及减轻上腔静脉伪影).结果 50例肺动脉CTA检查后测量肺动脉主干、上腔静脉、主动脉CT值:①上腔静脉大于肺动脉,且肺动脉小于250HU.7例 ②上腔静脉大于肺动脉,且肺动脉大于250HU.14例 ③肺动脉大于250HU且主动脉大于150HU.5例 ④上腔静脉小于肺动脉,肺动脉大于250HU,主动脉小于150HU.24例 结论 ①说明触发扫描后延迟时间短,可以增加延迟时间 ②说明注射造影剂过盛,还有减少空间余地.③说明触发扫描后延迟时间短,可以减少延迟时间,若已经是最短时间,则可以关闭呼吸音改用手动控制人为提示呼吸的方法 ④为最理想的图像 讨论:使用分段注射法检查肺动脉CTA成功率要比团注法注射成功率更高,上腔静脉残存药量更少,从而减少了上腔静脉CT值过高导致肺动脉处伪影;减少了造影剂的注射量,减轻了患者肾脏对造影剂排泄的负担.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术后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 21例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畸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11例vs 10例),干预组在围手术期、社区医院及家庭进行系统性全面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术后护理工作,未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
目的 比较仰卧位与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7例采用髓内钉固定的股骨干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中体位不同分为两组:仰卧位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8-52岁,平均37.6岁,骨折分型:A型10例,B型6例,C型4例)和侧卧位组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35.4岁,骨折分型:A型8例,B型7例,C型2).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方法 通过护理我科9例行后路三维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指导肺功能锻炼、床上大小便训练、唤醒试验训练、术中体位训练及其他常规护理;术后 给予生命体征监测、脊髓神经功能观察、体位的护理、负压引流管的护理、胃肠道护理、呼吸道护理及穿戴支具的护理,并指导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恢复。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分析;其中7例还做过MRA检查,8例做过全脊髓血管造影,9例曾做过CT检查。本组12例均经后背正中直切口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作用.方法 回顾自2010年6月份以来,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的患者,在不同b值下应用扩散加权成像进行扫描,获取瘤体及瘤周和正常侧组织的信号值及ADC值,评价不同b值下,扩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作用.结果 共纳入患者40例,其中恶性胶质瘤患者25例,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52.10±15.99)岁
目的 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序列,探讨在青少年初发型全面性发作性癫痫(generalized seizure epilepsy)患者中,各脑区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特点,以期为青少年初发型全面发作性癫痫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客观证据.方法 对45名青少年初发型全面发作性癫痫患者和32名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志愿者使用PHILIPS 3.0T
目的 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PRPL)的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特点。方法 自2010年6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共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PL患者术前接受多层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相对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PRPL多层CT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特征。结果 8/8例患侧肾脏被包绕并肾前间隙受侵,其中右肾前间隙受累
目的 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乳腺癌NAC前、中、后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得到稳定谱线的成功率、胆碱峰的出现率以及胆碱峰/水峰峰高比、峰下面积比等预测NAC疗效的价值.方法 应用3.0 T MR对90例进行NAC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乳腺扫描(NAC前、第一、第二及全部疗程结束后等4次扫描中的至少一次).对其中23位患者在增强扫描后2~12
目的 探讨镰状细胞病的骨骼X线表现。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镰状细胞病合并骨骼改变的59例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1个月~25岁;X线表现包括骨质坏死(49例),其中股骨头坏死17例,双侧同时坏死10例,另外两侧尺桡骨和掌骨同时坏死8例;骨髓增生(10例),在短管状骨表现为骨骼外形变粗、变方形;骨质疏松(4例)、关节肿胀(3例);20例呈骨髓炎征象,且13例呈双侧肢体对称发病;在长管
目的 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骨转移瘤的检出 方法 病理及随访证实的骨转移瘤患者37例,其中肺癌14例、乳腺癌8例、胃癌6例,结肠癌9例.所有患者均行STIR脂肪抑制的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及SPECT骨扫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双盲分析,查找扫描野内的可疑病灶,意见不一致者经讨论后取得一致结果,并与SPECT骨扫描结果比较.结果 WB-DWI阳性病例32例,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