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及思考

来源 :2015建筑历史研究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i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滨市工业遗产是哈尔滨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见证,是国家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代转型的微观缩影.文章通过对哈尔滨市工业发展历史的解析将哈尔滨的工业发展史分成五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衰退阶段和复苏阶段,进而研究哈尔滨市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通过对老工业厂区发展现状的研究进行工业遗产保护的思考,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后来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文中的课程模块指的是有一个共同主题,以一门课程为主干,该门课程教师为主导,其他相关联课程或实践环节与之相配合形成的课程组合.本文以维也纳工业大学建筑考古研究课程模块为例,介绍了课程模块的含义及主题、组成及内容、选课、教学过程与组织方式、收效与成果,以及其相对于一般单门并行式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势等.该课程模块以教师正在研究的课题为基础选择研究对象,而笔者所参与的是基于奥地利察亚河流域的水磨坊研究课题,
培田地辖闽西龙岩市连城县,是一个具有八百余年历史的传统客家村落,文化积淀深厚.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其整体环境风貌保存完好,华屋深宅、宗祠寺庙、路网水圳与卧虎山、腰带水构成了培田村丰富有序的空间格局.本文从族权空间的视角,通过考察分析培田村现存四大房族在村落中的建筑空间分布,分别从聚落空间形态与宗族体系、祭祀空间与宗族权利、公共空间与族权体系等方面,深入解读培田村传统聚落空间的历史成因与构成特征
基于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快速推进下,处在城市边缘的历史古村落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同时深圳市龙岗区作为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保留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古村落,在文化资源稀缺的深圳如何保护、开发这些历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是以深圳龙岗区客家民居为例,通过实地勘查、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去发现分析古村落保护所存在的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也是城市设计的一项内容,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设计的策略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及意义.本文以花园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寻求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利用的方法,促进历史建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首先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花园街区在城市功能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出现了缺少文化特色,功能闲置以及与城市发展方向矛盾等问题.经由文献梳理与多
本文简要介绍了明代建州女真的发展过程,说明了辽东地区建州女真和后金城寨分布及其遗址的性质;根据两年多现场调查的结果,指出了农户生产经营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造成遗址破坏的各种活动;并进一步提出从整体地域和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看待辽东建州女真和后金城寨遗址的学术价值.认为其是满族民居发展和形成的前期阶段,是展现聚居体系和聚落形态发展历史的实例,其遗址勘测和文献梳理能够为东北亚体系下城镇聚落的研究提供史
消费已成为影响城市形态演进的重要因素,因此,由消费的转变产生的文化消费与城市空间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服务经济的扩展,文化消费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因而对文化消费空间的研究显得格外迫切与重要.西关文化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先导,其中,荔枝湾是西关文化的重要组成和物质载体.在传统商业急剧衰弱的今天,文化消费空间作为历史街区空间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日常的行为活动及城
在国家制度层面,侗族建筑遗产已逐步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村)","中国传统村落"以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所组成的遗产登录与保护体系当中.本文从侗族建筑遗产保护的现状叙述出发,在对各层次保护制度的评价体系、保护与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制度调整与发展建议.
在大规模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在街区再生过程中提升和再造传统街区的活力,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以往类似的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实地调查后的分析研究,而较少涉及实地调查前的框架搭建及实地调查中具体方法的研究.在实地调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可以使调查工作的展开更具有针对性,亦可大大提高现场信息采集的工作效率.本文将以潮州古城民间信仰场所为例,基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通过概念化和操作化的过程
目前鄂西南土家族自治区除37个获评"中国传统村落"的民居得到相应政府资源维护外,尚有大量传统吊脚楼因与当下生产生活方式的矛盾而面临存亡选择.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院从鄂西南购置三栋荒弃的土家吊脚楼,拟将其改造为该院教学辅助用房.境迁的吊脚楼与其他构筑物等元素共同参与场地重组,强调陌生化与熟悉化共存的建造方法,克服原有功能空间的限制实现新功能植入,以及其本身支承结构的强化与围护结构的改良,使濒临拆毁
传统建筑是历史给予人们的宝贵财富,耒阳地处湘东南,坐拥新市和黄市两大古镇,历史悠久,建筑特色鲜明非常适宜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对它的保护关系到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疏于保护和开发,古镇年久失修,建筑状况存在严重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市古镇的调查研究,从单体建筑和古镇保护两个角度入手,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古镇建筑保护和恢复的措施方法,同时在深层次的剖析中将其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古镇保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