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软骨磨损差异对人工全膝关节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1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测量膝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内、 外侧后髁软骨厚度以及后髁角 (posterior condylar angle, PCA) , 探讨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 术中截骨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1 年 5 月 - 12 月 拟行 TKA 治疗的 53 例 (60 膝)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骨关节炎组) , 男 12 例 (14 膝) , 女 41 例 (46 膝) ;年龄 57 ~ 82 岁, 平均 71.9 岁.胫股角为 (183.2 ± 2.6) °.以 15 例 (30 膝) 健康志愿者膝关节作为对照 (对照组) , 男 6 例, 女 9 例; 年龄 59 ~ 68 岁, 平均 66.3 岁.将 MRI 扫描膝关节获得数据导入 Mimics10.01 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 测量内、 外侧股骨后髁软骨厚度和包括与不包括后髁软骨时的 PCA, 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他文献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the muscle-to-bone ratio(MBR),which is the ratio between the maximum pronator quadratus thickness(mPQT)and the distal radial thickness(DRT)at the same level,in comp
目的 评价双源CT单能量大螺距扫描技术在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随访中的特点与价值.方法 共58 例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完成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査,其中30例患者(A组)采用单能量大螺距技术,电压120kV,螺距3.2;28例患者(B组)采用双能量标准技术,电压100kV和140kV,螺距1.0;两组均采用CareDose4D自动追踪电流法.观察与分析支架
目的 探讨西门子SOMATOM Perspective CT最新IMAR(Iterative metal artifact reduction)算法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CT金属伪影的去除效果及疗效评价.方法 对44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行CT扫描,对原始图像用IMAR算法进行金属伪影去除处理.以原始图像为参照,比较IMAR算法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图像显示效果.分别在采用IMAR算法前
目的 核磁共振目前在国内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在设备的长期使用和损耗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故障现象,其中人员的安全涉及到受检者、陪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学习其操作和维护保养及人员设备的安全事项十分必要。只有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减少故障率,才能提高患者检查的满意度。方法 首先操作者应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各项扫描参数的意义,合理使用各种参数。要定期检查机器地线,保证设备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目的:旨在已有细胞系的基础上分离高转移潜能的人骨肉瘤细胞系,进一步用于临床研究. 方法:应用基因转染及荧光素酶示踪技术标记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在裸鼠体内原位成瘤,借助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对观察到业已发生肺转移的骨肉瘤细胞进行分离,并在体外条件下连续传代,获得新的人骨肉瘤细胞系,即Saos2-l.体外条件下比较Saos2-l与Saos2在增殖、黏附、迁移、侵袭及基因表达方面的差异;体内条件下比较
会议
目的:通过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基因rs3736228位点多态性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尝试阐明KOA患者高发体质发病的内在生物学基础,为辨体防治KO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2月-2015年6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科、骨伤病科门诊、住院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对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3种高发体质的KOA患者进行LRP5基因多态性检测,同时随机选取54例
目的 PEEK棒半刚性固定的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脊柱退变性疾病中,但是对其失败病例及其原因报道很少,本文通过2例失败PEEK棒内固定总结失败经验教训,探索返修术式. 方法 2例病人均为脊柱退变性疾病,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1例为男性54岁,1例为女性56岁,均行3个节段减压PEEK棒内固定术.术后下地活动后即感腰部疼痛,后疼痛逐步加重并伴有双下肢酸胀不适,严重影响休息及日常生活,行VAS及J
目的:报道取仰卧位以对侧股骨远端外侧接骨板在患侧股骨远端内侧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伴腘血管损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5例开放性股骨远端骨折伴腘血管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0~56岁,平均31.5岁.均为股骨远端C型骨折,其中伴腘动脉损伤8例,腘静脉损伤2例,腘动静脉损伤5.本组患者采用仰卧位,予以清创后,取合适长度的
目的:探讨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治疗长节段颈椎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椎疾病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01月31日至2012年06月31日因长节段颈椎管狭窄症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选取30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术、30例行后路双开门术。分别记录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等一般资料;通过颈椎的正侧位X线和CT测算术前、术后一周的颈椎管失状径和颈椎管率
[目的 ]介绍肱骨后方MIPO技术治疗肱骨中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经验和初步的临床报告,并对其临床应用意义进行探讨.[方法]介绍后侧MIPO入路固定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经验,并对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记录分析,同时采用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范围、上肢功能DASH评分、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