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期拟话本小说“常中出奇”的渊源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long_liu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后期,拟宋元话本小说的创作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兴起.冯梦龙在“王学”、李贽“童心说”等思想的影响下整理编写了“三言”,“常中出奇”的美学命题随之诞生.追溯小说发展的历史,“常”派小说与“奇”派小说经历了漫长的更换与演变.
其他文献
祭奠亡灵被视为个体生命终结的最后一个仪式,在整个人生礼仪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飨礼”仪式在祭奠亡灵系列活动中是一项最重要的程序之一,而《飨礼经》则是在该仪式中呗耄唱诵的经文.文章通过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和有关礼仪习俗的考察论述,廓清了其中存在的认识盲区和争论问题,充分揭示和展现了文本内涵和文献资料价值.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一种独立语言,目前在国内外使用三种不同的拉祜语拼音文字,即传教士文字方案、中国云南拉祜族文字试行方案、马提索夫文字方案.中国云南拉祜族文字方案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推广和使用,在拉祜族社会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在扫盲和双语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本文在介绍三套文字概况和推广使用的基础上,对中国云南拉祜族文字试行方案在推广和使用中存在的问
红河彝文文献翻译抢救主要工作程序:选定善本(1950年1月30日前传抄的原件或复印件);读音、录音、记录、照相;翻译,白话文整理;汉文审核,修改;红河彝学专家委员会就有关文献内术语的统一问题进行讨论和审定;编辑成册,A4纸打印,各打印2份,汇总并刻录成碟;审定修改完善;特邀专家复审;送交出版印刷。
本文旨在通过布依古越文、古彝文与湖北云梦泽睡虎地出土秦墓竹简甲乙两种日书中“人字图”对比的基础上破译云南巧家县六合布依古越文古籍中“人字图”(四人图)的内容和内涵.
更敦群培是20世纪以来在国内外藏学界最具影响力的藏族学者,也是我国藏族杰出的藏文古文字学家.更敦群培以人文史观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语言文字学以及实证、田野调查等科学方法研究藏文古文字,撰写了不少的论著,成就卓著.尤其是其论著中关于创制藏文时所参照的印度文字、新增字母、藏文字体的流变等方面,从藏文实际出发,不迷信传统权威,用开阔的视野和科学的文字考释方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水书作为水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保护、传承和开发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水书古籍保护的现状,总结了当前数字化保护水书的现实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水书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策略建议.
表形是古今中外造字的基础.古彝文来自表形,对彝文形素分析有利于研究古彝文的来源.在表形的古彝文字中,既有实形,也有类形,类形成了固定的造字元素.本文为了更好研究古彝文的造字法,解读古彝文文献,选择古彝文“人”字,综合彝语各方言区使用的古彝文异体字,经过与汉字的比较、字形拆分、变形、联想等方法探讨古彝文中的“人”形素,发现古彝文中“人”形素的据理性具有鲜明特征.
关于水族文字的研究,有各界专家学者的深入分析,各抒己见,都发表有个人的主张,得到不同结论.本人认为:对水族文字的研究,还是得从水书本上的原件得到的“原字”或“原水书篇”分析出发,这样方才得体;如果拿别人文章里加工过的“水族文字”构造来分析,那就显得不伦不类.水族文字的历史背景众说纷纭,至于古老到什么程度,有待各位专家学者再进一步研究证实.对于水族文字的构造来说,多数是以象形字为主,也有一些是指示字
彝族先民创造了本民族语言文字,并传承着内容丰富、类别繁多、卷帙浩繁的彝文文献.但由于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加上自身客观因素的影响,保护和传承彝文文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甚至某些县市或某些地区彝文文献传承濒危.于是在实地调查彝文文献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保护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当今视阈下如何保护和传承彝文文献进行深刻的思考,以此合理、科学保护和传承彝文文
民族民间古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云南省唯一的藏区迪庆州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地,在民间文化传承方面和其他四省区的藏族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共性,更具有独特的个性.全州境内特别是德钦县境内散布隐藏着为数不少的藏文、藏语文献古籍和口头古籍,这些古籍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较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迪庆州特别是德钦县境内散布隐藏的藏文、藏语古籍从类别、保存情况、文化和实用价值、保护与开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