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态补偿需要综合配套改革——基于浙江若干县市的调研

来源 :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湖北省科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iyu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生态补偿是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基于对浙江若干县市的调研,分析了现行的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及其政策绩效。本文认为,浙江现行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有切实效果,但仍需要从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建设、现有将省政生态环保资金、新农村建设以及扶贫专项等资金的统筹运用,及从制度设计上为县级以上行政单元经济增长提供生产性激励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利辛县畜牧业的现状与特点、主要做法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在充分分析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山西农业科技发展前瞻性战略重点的总体思路为:以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总体指导思想为依托,紧密联系山西农业生产状况实际,围绕未来5~10年山西农业经济发展总的宏观要求,在区域特色上要有侧重、有重点的开辟优势农产品市场,在政策和投入上要保护农业科技,支持农业科技,真正落实和加强农业科技的基础地位,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山西农业科技发展前瞻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农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农业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对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外向型农业一直以来是湖北省农业发展的短板,农业外向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湖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农业国际合作与竞争,既
@@农业是自然生产与人工生产的结合,人工培育必须作用于生产对象(植物、动物、微生物)自身的自然生长过程中。同时,农业各生产对象之间,又互为对方的原材料,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完成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因此,建立在生物食物链基础之上的农业循环经济,是自然规律的客观要求,更因其对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之深刻,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以城郊乡予乐村2008年实施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为试点示范村,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索汝城县发展循环农业的新思路。农村乡村清洁工程是一项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系统工程,通过一年的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就业创业,是当今中部地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农民工就业创业不仅关系到农民的情绪,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意”我们近期通过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认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同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湖北是农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是我国水稻、小麦、油菜、淡水鱼、生猪等大宗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和商品供应区。同时,湖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水系发达,生物多样性表现充分,加快发展湖北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本文阐述了中部崛起进程中政府农业部门管理体制改革及职能转变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中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特点,提出了新形势下转变农业主管部门职能的思路。
饮用水是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饮用水水源的保护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饮水安全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结合安徽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调查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等基础信息,调查水源地属性、水质水量状况以及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主要因素,综合评估水源地环境禀赋、污染现状、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并提出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饮用水
结合九江市农村人饮困难的成因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采取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工程措施,使设计方案可行、经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