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前病变辨证规律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第十届全国中医暨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uo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进行乳腺癌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筛选,探讨其中医辨证规律与血管生成及相关调控因子相关性,观察乳腺癌癌前病变阶段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建立健全乳腺癌癌癌前病变中医微观辨证指标。 研究方法与内容:针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高危人群进行辨证分型,结合高危因素统计、乳腺钼靶、彩超多普勒对病变行微创活检并病理分析,筛选乳腺癌癌前病变,观察乳腺癌前病变征候分布与病理分布及VEGF、FLK、癌基因p53、CerbB-2表达相关性。 结果:病理进展到乳腺癌癌前病变阶段,中医证候分布集中于痰瘀互结(偏肝郁气滞、偏冲任失调)型,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型比较:CDFI示Vmax,RI增高,BIRADS分级Ⅲ、Ⅳ级比例增高;MVD、VEGF、FLK表达、癌基因p53、CerbB-2表达增高;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生成及调控因子有相关性。2.单纯增生--乳腺癌癌前病变阶段--乳腺癌的发展进程中,癌前病变阶段MVD、VEGF、FLK、癌基因p53、CerbB-2表达已呈现显著性增高,且随癌前病变病理分级的递进性增高(重度导管内乳头状瘤病、非典型增生--Ⅰ、Ⅱ级DCIS--Ⅲ级DCIS)呈增高趋势。 结论:MVD、VEGF及受体FLK从新生血管角度上能客观反映出乳腺癌癌前病变阶段中医辨证规律和病机演变特点。可作为临床辨证微观指标。血管生成及调控因子能反映乳腺癌前病变的恶性倾向。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大鼠慢性心衰模型试验研究参附提取物的抗心衰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大鼠慢性心衰模型,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脏器指数、心肌酶、大鼠心肌病理组织学指标变化.结果:1~4g/kg参附提取物能明显降低腹主动脉缩窄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肥厚程度,明显升高模型大鼠LVSP、LV-dp/dtmax、LV+dp/dtmax,降低LVEDP,降低模型大鼠CK和LDH,表明参附提取物呈
目的:评价应用乳腺钼钯摄影结合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定位穿刺活检、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53例,观察其X线表现.结果:53例早期乳腺癌X线影像中,结节肿块影23例,单纯性簇样钙化17例,结节伴钙化8例,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伴结构紊乱12例,星芒征15例,血管影增多增粗18例,导管破坏、中断3例。结论:乳腺钼钯摄影结合X线立体定位穿刺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首选而
目的:探讨局部点压摄影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常规乳腺钼钯摄影中发现的可疑病变区行局部区域的无放大点压摄影检查,将所获得的图象与原图像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局部点压的图像,乳腺组织结构及病灶的清晰度增加,特别是病灶边缘显示更好。60例病例中,13例病灶较深或紧贴胸壁,病灶显示不佳或不完整,通过点压后显示满意。21例乳腺中的致密影、19例局限性密度增高影及1例斑片状影通过局部点压
由于乳腺癌的高发生率,从而使一些妇女处于恐癌之中,但也有一些妇女因对乳腺疾病知识了解甚少,而延误了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亦有一些因医务人员由于对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诊治缺乏系统的知识而给病人造成无法挽回的痛苦.本文探讨了乳腺疾病的检查,介绍了乳腺疾病的检测技术。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候与实验室微观指标(血清性激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715例乳腺增生病初诊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血清性激素:血清雌激素(E2)、孕酮(PRG)、睾酮(T)、催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六项指标检测,运用x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PRL和T三个证型间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个证型间PRG、E2、、FSH及LH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疾病,以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为特征,一般经前加剧而经后减轻,属于中医"乳癖"范畴,发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目前尚无特效药.西医治疗多用激素制剂,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副作用大,长期服用疗效不确切,局部手术切除却不易为患者接受,又易复发.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外治法更独具特色,疗效满意。经皮肤给药的外治法,除了能起局部作用外,还可以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
目的:研究乳消胶囊及其加减方对乳腺增生模型动物雌激素(E2)及其受体基因(ER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其药物干预作用的机理.方法:将70只SD雌性健康未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乳消胶囊组、乳消A组、乳消B组、乳消C组、治疗对照组,模型1组7只,其余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其余7组均采用雌孕激素联合造模法进行乳腺增生病理造模.造模后先处死模型1组动物,并留取血清及乳腺组织标
乳腺增生病(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HMG)为一种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是因乳腺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形成的结构紊乱,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约占乳房疾病的70%,占育龄妇女40%,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重症乳腺增生、非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癌变率大于10%,较普通人群高5~18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是乳腺癌一级预防的重点。目前乳腺增生病的西医治疗仍以内服
目的:观察温肾中药对雌二醇和孕酮造成的原代人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消化法进行人乳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相差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用雌二醇和孕酮造成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给予不同浓度的温肾中药和他莫昔芬,模型组予生长培养基.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药物干预下的光吸收值(A value)。结果:镜下见培养细胞呈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电镜检测符合正常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浓度为10-5g/L的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大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mRNA表达与正常大鼠的差异,并观察治疗乳腺增生症中药制剂健乳灵对其影响,探讨乳腺增生症的内分泌机制及健乳灵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内分泌环节.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后二组制成乳腺增生大鼠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予0.9%盐水0.93ml/100g灌胃,治疗组大鼠予健乳灵药液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