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回顾与对策探讨

来源 :第7届全国碘缺乏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宣布,中国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这是20世纪90年代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全球消除碘缺乏病的工作由于中国这个碘缺乏大国的成绩而功效卓著.全世界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通过食用碘盐防治碘缺乏病的人数就已经翻了一番,9000多万新生儿得到保护,摆脱了这种古老疾病导致的脑损伤的折磨.在1990年联合国儿童首脑会议确立的诸多目标中,消除碘缺乏病是少数几个有成就记录在册的项目之一,成为全球微营养素食品强化的模式与典范.对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者,有理由为此而骄傲.但是我们并未真正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尤其是持续消除的目标.每年的新生儿尚未完全得到保护,特别是那些生活在边远贫困地区的人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此外,需要落实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策略,包括合格碘盐的生产和供应、碘盐和人群碘营养水平的监测、以及一系列的管理指标,健康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查清我国高砷水地区分布,开展影响我国地砷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突出问题研究. 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环境砷筛查和砷中毒病情调查,通过专家组现场考察方法进
会议
我国是一个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情严重的国家,病的类型多,分布广,病情重,受威胁人口多.据WHO估计,全球氟斑牙人数可能超过7000万人,而中国接近4000
由于以台湾为主的研究者相继报道了在50年代发生"乌脚病"的台湾南部砷中毒地区除皮肤癌高发外,各种内脏癌也高发,从而引起世界尤其发达国家对低剂量慢性砷毒性的关注.一些国
会议
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由于特定的地质、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使环境中含有大量的氟,导致饮水、食物和空气中含氟量过高,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生活的人和动物由于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并
会议
简述了我国的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类型、病情及流行病学特征,概括了我国在医学和地学领域研究地氟病的方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站在多学科交叉的角度,
由于花朵形似象牙,色如朱丹,它有小象牙红的雅号。其实它的大名叫龙牙花Erythrina corallodendron L.也叫刺桐、珊瑚树等,为豆科刺桐属植物。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在我国广东
为改进招飞体检工作,我们对我区进入飞行基础学院的学员进行了复查验收体检,发现了部分不合格人员,并予以退学。现分析漏诊原因,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措施,减少或杜绝
简述了我国饮水型地方病分布与病情概况,总结概括了我国地氟病、地砷病区水文地质环境特征,在分析饮水型地方病区人民群众安全供水问题的解决途径及以往防病改水工作成绩与问
蛋白质组学是主要研究生物体或其细胞整体水平动态变化的蛋白质成分及性质,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随着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工作投入
会议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所致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而引起的以脑发育障碍和生长发育落后为主要损害的综合征,碘缺乏对人类危害的本质是对大脑发育的损害,其严重后果是对